“农业合作社的核心仍是确保集体经济。农民土地流转并不需要改变土地性质,而是可以采取类似‘权益证券化’的模式。农村城镇化道路若没有经济发展做支撑,就会是空谈。而企业扶贫要做的最关键内容就是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产业帮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谈及希望小镇的发展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2012年12月29日,华润希望小镇在革命老区遵义开工,此前广西百色、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希望小镇已建成,福建古田、安徽金寨、海南万宁、北京密云等希望小镇也在规划建设中。四年来,华润投入超过4亿元,并利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优势,以希望小镇建设扶助革命老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华润“希望小镇”正成为企业扶贫参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样本,引发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一年一亿,一个希望小镇”
宋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建设希望小镇的想法产生自2008年企业70周年庆之时,“当时考虑与其花不少钱搞台晚会,不如做点对其他人有意义的事”。也是出于回报、感恩、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考虑,建设希望小镇所用资金来自企业和员工捐款。
经过几年的探索,华润“希望小镇”建设目前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和做法。首先是环境改造,以就地改造为主、部分重建为辅,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及民居改造,建设生态环保的市政基础和齐备的公共配套设施;其次是产业帮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引导村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其三是组织重塑,形成社区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居委会“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组织管理架构,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小镇走上快速可持续发展道路。
宋林表示,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找到当地经济增长点,小镇建设强调因地制宜,在产业帮扶中发展特色经济。其中西柏坡正在建设河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预计提高当地人均收入近2000元;古田重点发展竹产业,在养殖林下鸡的同时,教农民批量制作各种竹筐,为华润各地农产品行销全国提供装载工具;北京郊区密云则结合区域特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宋林透露,未来华润集团还将按照一年投入1亿元建设一个希望小镇的速度,将这项公益活动持续做下去,下一步的目标将是建设能容纳万人的希望小镇,以帮助小镇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
从新农村到新农民 产业帮扶“质”的突破
为深入了解希望小镇的建设,《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已经建设成型的广西百色希望小镇。
据介绍,于2009年9月竣工落成、华润捐资5800万元的百色希望小镇是希望小镇建设模式的第一个试点,如今已成为广西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被誉为“广西第一村”。2012年,百色希望小镇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由建设之初的2362元,增长至过万元;农业合作社的经营收益逾千万元。
沿着小镇主干道一路前行,记者看到路面很干净整洁,白色简洁的二层民居错落有致,移步可见小镇建设中原址保留的老树与新规划的灌木景观,并不奢华,但很温馨。小镇居民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家门口。满眼所及,是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
小镇综合服务行政大厅展板上的图片清晰地记录了小镇建设前后的变化:从前全是斜房土路,雨天一踩一脚泥,农民不常穿鞋,几乎不洗澡;如今家家户户用上卫生厕、清洁灶,走水泥路,自来水入户,还建了远近闻名的学校、敬老院及医疗卫生站,第一次有了物业管理公司,建了生态湿地、沼气池、污水处理后可直接灌溉农田……
据小镇工作人员统计,目前百色希望小镇总共300余户中,已有近80名年轻人返回家乡。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返乡和孩子上学“回流”,为小镇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返乡搞林下鸡养殖的村民谷宜校告诉记者:“在外打工背井离乡一月也就挣1000多元钱,消费还高,还不如回家工作。现在该有的都有了。”
当年全程参与小镇建设的原永乐乡党委书记、现任百色县田东县组织部长樊琳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往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新农村,未必能有新农民”,而希望小镇建设通过成立合作社进行产业帮扶,帮助农民培育市场意识,让农民在农超对接中逐步积累应对市场、自主经营的经验,在理念培养、市场把握、渠道开拓等方面完成了政府最不擅长的内容。
据了解,目前百色希望小镇出产的圣女果等农产品,已不再是产业帮扶初期由华润万家超市进行较高保护价收购的状态,而是受到百佳、家乐福等更多大型超市的广泛青睐。
宋林说,小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而是进行产业帮扶;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经验,希望小镇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可以基本确定,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引导村民发展规模化、生态、有机、绿色的现代农业,具体可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基本模式,分为四个阶段逐步推进:统购统销、引导起步,优化品种、合作经营,土地流转试验和农超对接基地建设。
创新制度与管理 探索小镇发展新模式
时任百色市委书记、现任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书记刘正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希望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仅可持续,而且可推广、可借鉴。
“有些新农村建设得非常好,但其他地方学不了,而希望小镇是可学的。”刘正东说。他认为企业扶贫的最大优势在于可将大量的资金、人力还有社会资源一起投入,具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就像大马拉小车,一个有几千亿元产值的企业将优势资源用于乡村开发,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表示,小镇模式由单纯“输血”转变为“造血”,可促进乡村城镇化建设从内到外的整体提升,创造农村经济的活力,“资金、管理人才这是企业都有的,有些企业可能不像华润那样具备多元化产业优势,但可在优势资源结合的具体形式上创新”。
樊琳娜认为,农民是否欢迎、乐意接受应是衡量小镇建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有些地方搞电梯楼房,结果农民牵着牛上电梯,因为农民不愿放弃养牛,所以小镇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需求与意愿。”
樊琳娜说,从农村实践经验看,土地流转、大户集中经营、农民分利将是大势所趋。她说:“那些对于土地集中会使农民利益受损的担忧是可以避免的,首先政府要规范企业行为,不能以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其次,要通过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多办职业学校,解决农民的出路。”
宋林表示,小镇的实践证明,通过制度设计可以确保农民权益,并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色。农民以流转土地入股农业合作社,每年可获取红利、租金以及参与合作社生产和运营所得的工资。当需要退股时,可规定所转让股份必须由合作社其他股东平均分配,以保证土地仍为小镇农民集体所有,不会出现一人独大现象。
宋林说,将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路、经验渗透到小镇建设中,往往可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华润企业管理中,特别注重调动关键岗位的人员积极性——电厂的采制样岗位在外人看来可能很普通,但其职责履行直接关系到电厂的燃料成本,而燃料成本又占整个火电厂成本的60%以上,所以“采样工的工资收入可能会跟公司副总一样,取决于其岗位的重要性”。
“小镇建设中乡镇党委书记、村支书就是这样的关键岗位,他们在老百姓心中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表,所以应该适当提高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和基本待遇,以确保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宋林谈到基层干部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和思考。
温铁军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企业与政府缺一不可。除了生态改造、产业帮扶等特色,未来小镇模式推广可能更趋细分,即政府承担基础改造、公建等工作,企业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