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轿车仍然延续“以技术换市场”的发展模式而屡遭质疑的同时,国内重卡企业近几年也纷纷和国外企业进行合资,而与这一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菱星马)却仍在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看来,必须吸取轿车领域的惨痛教训,只有依靠自己,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有未来,但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保持产业政策延续性并完善行业整体规划。
虽然中国重卡行业从自主品牌起步,但由于技术基础、资金实力以及市场、政策环境等原因,并未完全掌握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在内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技术。同时,国外重卡企业在技术上对中国严格控制和封锁,全世界只有欧美少数国家可以生产高端、节能环保、满足欧洲高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在这种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在内的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技术的缺失成为整个重卡行业发展的瓶颈。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国内诸多重卡企业纷纷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外企进行合资。相比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国外车企会设置诸多限制条款,但由于合资路线相对稳妥且风险较小,成为很多重卡企业的最终选择。目前,福田和戴姆勒联姻,中国重汽与曼合资,江淮与卡特彼勒牵手,重卡企业合资之势愈演愈烈,国内仅剩下包括一汽、陕汽和华菱星马在内少数企业坚守自主创新的道路。
反观国内轿车领域,经过20多年发展,合资企业的轿车占据了中国90%的市场份额,但国内企业却没有掌握轿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对此,业内人士连连预警,轿车工业的教训要引起我们的警醒。
在刘汉如看来,从轿车合资之路可以看出,国内很多车企在合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被大大削弱。同时,一旦合作双方遇到分歧,更是麻烦很多。因此,只有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才有出路,那就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从刘汉如1994年执掌华菱星马至今,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打造出两把利剑,一是重卡,二是发动机。在继华菱重卡之后,在去年的上海宝马展上,华菱星马向全世界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大赛马力发动机和大扭矩变速箱,一度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显然,对于技术基础薄弱、市场环境不成熟的国内车企而言,进行自主创新,坚持走自主品牌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并非易事,华菱星马同样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我们早期做重卡借助了外力,当时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产品,四无人才。而从一开始做发动机就面临着高水平发动机材料匮乏的困境,中国没有,就到国外去找,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刘汉如回忆起曾经遇到的重重困难感叹道,“不过尽管遭受诸多艰难困苦,但最终结果是好的,终于造出了自己的发动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过程中,华菱星马吸取了长城汽车的发展经验,就是一定要依靠自己,要在产品技术上有主动权和话语权,不要受制于人,而汽车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只有专注才能成功,必须懂得坚守并耐得住寂寞。
而在被问及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心得时,刘汉如称,不可能十年前就看到今天的结果,发展思路也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边干边摸,逐渐清晰起来。在他看来,自主创新和研发是无止境的,环保优化、节能降耗、完善终端用户的服务体系都将是日后的关注重点,今后也一定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华菱星马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就等于上了高速公路,只剩一条路可走。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成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发动机后,刘汉如充满底气地向媒体宣布:“世界一些大牌汽车公司要和我合作,就是看中了我的发动机、变速箱和成本优势,想借此打开欧美市场,这是我们乐见其成的事,我们已经有技术输出的能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在政府采购领域对国产乘用车带来发展契机,而在重卡和专用车领域,政府是否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相关措施?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商用车被视为“生产工具”,对其进行补贴有可能干扰市场公平性,但机动车大气污染防治压力、我国内燃机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较大差距等因素,正倒逼行业利好政策出台。
对于政府在商用车领域应起的作用,刘汉如认为,在企业坚持自主创新,高举自主品牌大旗的同时,政府也应有所作为。尽管欧美商用车研发走的很远,但中国并非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缺乏市场和政府引导的环境,商用车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同时,在国家提出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鼓励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创造环境和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另外,产业政策发展延续性、整体规划还有待完善,应进行顶层设计,做出高屋建瓴的规划和策划。
“欧洲每次技术升级时都有补贴政策,我们也在呼吁政府给予补贴,对提倡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品牌的企业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刘汉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