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郑州试验”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3年新医改执著破冰之旅
2013-03-08   作者:王建明 郜继恩 闻钟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外景效果图

    医疗改革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就是“医疗联合体”。
  而早在2012年11月,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联手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大医院“减压”,给小医院“造血”,就在国内率先闯路,实现大小医院联姻共生共长,有效缓解了看病难。
  在郑州历史的年轮中,2012年4月,诞生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郑州中心医院揭牌啦!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标志着郑州崛起医疗新高地,为领唱郑州新医改校院联盟,做大做强郑州“国家队”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率先在郑州建成华大基因医疗科技转化河南基地,率先在河南省成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让老百姓在郑州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因检测的权利;
  河南省卫生厅认定,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依靠实力成为郑州市全科医师培养基地,每年将承担660人的全科医师培养任务;
  从荣获“河南省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到“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一直在变,特别是在3年的医改中发生了嬗变。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带领着他的医疗团队,在民生的底色上,用人生热血,描绘人民健康的蓝图。那些闪光的改革印记,无不渗透着浓厚的民生色彩,让老百姓近距离越来越丰富的享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多多实惠。
  人们称赞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是一个身怀医院改革硬功的人。他走一处亮一处,踏踏实实,甘当公立医院发展探路人,破解了医疗改革“顽症”。
  郝义彬声名鹊起。

  为大医院“减压”,给小医院“造血”,在全国率先探索组建44家医疗机构织成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郝义彬带领郑州三甲医院“国家队”冲在改革最前沿。卫生部门领导称赞他们带了个好头,是真正战略层面的引领

  “从经济学来看,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最理想的就医状况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即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和病人就诊需求恰好处于平衡状态:一方面医疗资源不浪费,另一方面患者看病不困难。但从现实的现状来看,要达到这种现实理想的平衡状态的确很难。”
  从事过多年医政工作,头一回当院长就让一家医院起死回生的郝义彬说,作为公立医院的一院之长,我有责任为解决看病难出几招,为国家医疗改革当试验田。
  令人担忧的大医院“虹吸效应”
  郝义彬在医院调研中,耳闻目睹了眼下的大医院门庭若市,走廊加病床随处可见。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像阑尾炎、胆结石……这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人,过去可以通过社区医疗、乡镇卫生机构和一二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如今也被吸到了三级大医院来。
  相反,郝义彬跑了许多地处城乡的乡镇、二级小医院,门可罗雀,人员、设备空转。小医院“吃不饱”越来越“瘦小”。身处弱势的社区医院更是“雪上加霜”。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
  如何给大医院“减压”,给小医院“补血”,破解这一新医改“顽症”?
  马寨模式先行试水
  “2012年,郑州市卫生局针对城市三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院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做了充分的决策调研。”
  谈起医疗联合体的创新设计,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说,在新医改中,我们发现相当多患者抱有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两级“网格”“看不了病”、“治不好病”的误区,患者习惯动不动就上大医院看病,最终导致了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设备空转。
  是挑战也是机遇。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首先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卫生院合作,探索建立了郑州市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马寨分院,使优质医疗流向基层,填补了该地没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空白。马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给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提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积累了经验。
  据介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区域内医疗机构以独立法人身份,以自主自愿为原则,在联合体章程下,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组织。
  目前,这一联合体共有郑州市西部的44家医疗机构组成,其中包括有三甲医院——郑州中心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10家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据统计,成立联合体后,区域内共形成开放床位6182张,医务人员5683人,年门诊人次180多万,出院人次15万,片医小组135个,片医片护405人,服务网络覆盖郑州西部四区一县大部地区,服务人口220多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1/3。大医院就诊量上升,昔日的基层医疗资源“洼地”,如今也出现一派生机。
  大、小医院在医疗联合体共生共长
  郑州医疗联合体的实践表明:三级医院能否积极发挥大医院优势,主动为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是检验医疗联合体有效性的关键。
  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首诊到联合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二级医院就诊,郑州中心医院通过技术输出与交流等方式,统一操作流程,规范诊疗行为,逐步提高联合体内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协作工作机制,是医疗联合体的工作重点。联合体内所属医疗机构,在共同纲领框架下,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功能完善、“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
  联合体内实行逐级转诊,以中心医院为轴心建立规范化双向转诊渠道,设立统一的转诊预约平台,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联合体内患者转诊执行免费接送,中心医院着重促进恢复期患者下转,健全保障转诊后患者延续性诊疗的相关制度。
  基层医院通过医疗资源的统筹共享,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郑州医疗联合体启示新医改方向
  新医改专家评价认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建立的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新模式顺应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马晓伟说,大小医院结良缘,建立医院联合体,是对我国分级办医体制的一种突破。
  胡荃说,河南省医疗联合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机构发展难题,而且在合理应用区域内医疗资源、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方面,拓展出了一条适合本区域各级医疗结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夏祖昌说,探索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成立,真正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着力实现了两个回归:一是让小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回归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让三级医院回归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专业队伍的教学培训和学术科研的引领上。

  善抓合作共赢的发展机遇,快速跨入河南医疗卫生行业“集团军”行列,郝义彬与郑州大学这个高等学府合作后,有效实现高新技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多地承担危重疑难病的诊治,使医院的专业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壮大

  在郑州卫生事业发展史上,郑州中心医院是郑州市率先跨入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列的“国家队”,被誉为郑州的“龙头”大医院。
  然而,2009年底,同其他医院一样,医院在改革中也遭遇到“成长的烦恼”,郝义彬临危受命出任院长,他率领的郑州“龙头”医院在新医改的大舞台上,如何飞身一跃,在逆风飞扬的追赶中乘势而上?
  “龙头”大院合作共赢冲在改革的最前沿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能拥有多宽的视野,就能获得多大的空间。”
  郝义彬诠释说,当今世界,合作共赢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医院实现大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机遇。探索建立大学、科研院所、与临床医院协同发展的模式改革,体现出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造福民生的鲜明轨迹。
  善弈者谋势。
  郑州中心医院依托自身优势,开始向河南省“医学圣殿”攀亲,并积极申请命名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在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的申请后,郑州大学有关部门多次组团进行深入考察评估后,对医院的规模和实力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个郑州市“国家队”成为合作的不二之选。郑州大学党委会研究通过,最终获准他们成为“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说,郑州中心医院成为该校附属医院后,郑州大学作为河南医疗卫生行业重要“集团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说,该院与郑州大学这个我省医学教育最大的高等学府合作后,可实现高新技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多地承担危重疑难病的诊治,联合开展高新技术攻关,使医院突出的专业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
  给生命科学研究接上肥沃的“土壤”
  郝义彬渐渐悟出,医院要从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壮大,把大学的医疗研究成果与医院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给高科技医疗成果接医院临床的地气,这应成为中心医院科学发展的最佳路径。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越来越多,但临床转化率却不到10%。在此背景下,大学医学研究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是一道难题。
  郝义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医学脉搏跳动的轨迹——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科研创新与临床诊治的深度融合、有机互动,把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成果,加快转变为医疗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以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双方智慧不谋而合。不久他们即合作开展肿瘤生物治疗,患者疗效显著。中心医院成为科研技术转化基地后,迅速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绽放生机的郑州全科医生培养摇篮
  缺!缺!缺!中国全科医生,实在太少了。
  从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缺全科医生。
  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届时将需要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
  郝义彬再一次抓住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医院依托郑州大学的教学优势,凭借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摘得了郑州市唯一一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的金字招牌,为郑州卫生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添上又一个注脚。
  据医院领导介绍,经河南省卫生部门认定,医院为郑州市独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每年将承担660人的全科医师培养任务。
  在时空的坐标中,认清方位,明确方向,郑州中心医院找到了提升郑州人民对“龙头”大院期待的出路。跨越发展风生水起,一个崭新的郑州医疗新高地悄然崛起。

  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能仅当作口号喊,要把每一个生命都当作自己的生命来看待。医生是执医疗质量的牛耳者,郝义彬说,带好这支队伍,关键是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束缚,在打造人才高地、实现人才汇聚的同时,对医生实行大浪淘沙式的管理

  看似平静,然而,一场全面创新医院发展机制、加速创新驱动、影响更深远的变革在郑州“龙头”大院正梯次展开。
  “我们决不沿袭前人,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缺乏原创成果;我们决不画地为牢,在‘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缺乏大处着眼的意识和能力;决不做远离现实,习惯于‘炒冷饭’,‘拣到篮子里都是菜’,干创新‘水分’大、‘干货’却不多的事;对博士创业平庸者,同样会把他淘汰‘出局’;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完整性,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虚火,我们医院坚决不烧。要为郑州人民的健康贡献精品力作。”郝义彬说话掷地有声。
  博士创业平庸,一样要淘汰“出局”
  据医院人事科科长李梅介绍,2011年医院实施“绿箱政策引入人才,创业平庸淘汰出局”举措,本着对高端人才“务实不图名,创造平台重使用”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引进“高、精、尖”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清理走引来就要职务、专业临床技术不扎实、业绩平庸的4名博士生。在医院推进的“二次创业”中引起了良性震动。
  目前,医院形成了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8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60名,一支结构合理、梯对健全、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活力迸发的人才方阵,为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人才兴,全盘活。医院现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63个,拥有肝胆外科、神经外科、乳腺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皮肤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检验科等一批优势重点专业。2011年医院重新取得了肝脏和肾脏移植资质。
  善借外力,迸发自我创新功力
  据医院领导介绍,医院近两年高扬科学创新的风帆,向国内一流人才借脑,加入高校行列后,汲取引来科研优势信息,善借“外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人才密集、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推进医院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治疗经验型向转化医学型转变,通过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的有机融合,在预防、治疗威胁人民健康的肿瘤、免疫等重大疾病的新业务、新技术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专业体系日臻完善。医院以坚持学科创新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全力构建龙头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以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临床检验中心等一批市属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一大批研究成果在这里诞生,在这里突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成为郑州市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成果军民共享,彰显“倍增”效应
  伴随着2011年冬季第一场瑞雪,郑州中心医院信息工程大学分院暨高新区医院隆重开诊。标志着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诞生了首家综合性医院,将方便周围20多万高新区军民在家门口看病。
  “郑州市委领导提出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的构想。建立信息工程大学分院暨高新区医院,是充分响应市委领导号召,延伸优质医疗服务范围的新举措,是军民融合的成果。”郝义彬说。
   郑州市有关领导说,中心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延伸分流,满足了郑州高新区军民的看病就医需要,真正把实惠和方便送到了基层老百姓的家门口。

  学习身边的“白求恩——张褒佳”,丰富医务人员的人文细胞,培植新医改需要的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并使之成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引领,在医院形成独具特色的具有丰富内涵、符合医学规律又符合人民健康利益的医学精神和科学精神

  为中心医院奉献了半个多世纪的郑州中心医院82岁的皮肤科医生张褒佳不幸去世。伴着流淌的泪水,医院员工痛彻心扉。
  郝义彬含着热泪说,张褒佳在医院当皮肤科医生,几十年如一日,树立了“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理念,把严谨作为“第一准则”,把应诊作为经受患者的一次“检验”,把每一病例作为一张“人品答卷”,对待任何病人从无厌烦之心、敷衍之态,更无轻慢之举。诊断过后,病人起身,他总是主动搀扶,送出门诊室。药物如何服用,要注意什么,他还再三交代。就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一辈子。
  张褒佳以博大爱心和精湛医术曾把多少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已无法一一数清,留在许多人记忆中的是他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张褒佳的名气大,却无丝毫专家的架子。从医55年,张褒佳共记录了20多本日志,记载的是几千例经过他精心救治的病人、病情和用药,令人震撼。小小本子,那是他提高医疗技术的“掌中宝”,是他常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一生中最大的医疗“成果”。
  就在张褒佳退休前,一位企业经理曾“三顾茅庐”,重金求购他精心研制的40多个治疗皮肤病验方专利,或作为股份一起发展。张褒佳每次回绝都是同一句话:我是组织培养的,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要把它留给成就我事业的医院!
  深化医改需要价值支撑和道德坚守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郝义彬深刻感悟到,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而积淀形成的。体现的是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卫生行业的具体化。张褒佳身上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医院广大医疗务工作者应该自觉奉行的共同价值追求。
  皮肤科专家张褒佳是医院老一辈专家的杰出代表,更是郑州市中心医院一代又一代的干部职工以生动的实践铸就的精神瑰宝。
  郝义彬带领医院领导班子在老专家张褒佳走后的日子里,连续组织他的老同事、老病人、身边学生及其家属,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召开学习张褒佳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开展向张褒佳学习活动为载体,重温医院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激励全院职工把老一辈超越时代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全力打造让病人满意、政府放心、职工高兴的品牌医院,努力当好名副其实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一花引来百花开。我们不断被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学习张褒佳演绎人文精神的点点滴滴所感动。年过花甲的泌尿科专家段传启、心内科专家郭西峰等一大批离退休老专家依然深深地痴爱着病人,离休不离岗,坚持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大外科主任高峰、大内科主任吴琳、儿科主任段红宝、妇产科主任王雅莉、麻醉科主任李保林、皮肤科主任倪文琼等新一代知名专家,他们接过爱心接力棒,不仅在医疗上兢兢业业,对病人认真负责,更在生活上、身心上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们几乎天天泡在病房;回家也把X光片等资料带回去研究;将病人的情况记在“工作日志”或一张张“小卡片”上,绝不“放过”一个不明确诊断的病人;观察病人病灶、大便,有时不仅要看,甚至要亲自闻;为了实验,有时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为病人过生日,给有轻生念头的病人送上励志的书籍……
  郝义彬改革护理管理方式,用创新的服务理念推动事业的发展。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形成护士长、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人员梯队,并将医生纳入优质服务工作中,与护士组成责任组,共同查房、共同管理患者,为患者提供整体的、连续的、人文的、个性的诊疗服务。
  双目失明的柴大爷前不久因白内障住进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刚一踏进医院大门,导医护士就推着一辆轮椅赶来接他;刚进入病房,护士就带着柴大爷熟悉病区环境,这些细微的服务让柴大爷深受感动。
  谈起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发展的宏伟目标,郝义彬兴奋地说,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河南在变,郑州也在变,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万变,在医改时空的坐标上,走出一条跨越转型“阵痛”之路,才能跟上铿锵前行的时代步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厦门在全部公立医院对所有药品取消加成 2013-03-01
· 厦门公立医院所有药品将零差率销售 2013-02-22
· 贾康抨公立医院“过度官场化” 2013-01-16
· 贾康:公立医院要向"健康的市场化"推进 2013-01-16
· 卫生部:第二批300余县将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13-01-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