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近30年大气治污陷入“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的怪圈,代表委员呼吁各地尽快明确并落实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两会期间网络关注焦点,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网民最大的呼声。许多网民对日益遭受污染威胁的生存空间表示担忧,认为当前治理雾霾天气最为迫切。
治理雾霾乃当务之急
有网民说,以雾霾天气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接连爆发,大气、土壤、河流都前所未有地让人忧心忡忡。这本质上是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亏欠大自然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中国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违背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中国自身的“生存空间”带来严重威胁。
署名“刘洪波”的网民认为,发展不能竭泽而渔,不能杀鸡取卵。如果说以往还可以视为一个劝导,现在已经是一个警告。
网民“钟发平”的博客文章说,从网上“自强不吸”的戏谑之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青山绿水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建设美丽中国,关注民生,就应该从认真解决雾霾着手。
错位政绩观应彻底扭转
署名“刘效仁”的网民表示,把扭曲的发展观、错位的政绩观彻底转变过来,仍是当务之急。奖罚不明,处罚无力,违法成本低廉,亦是当下突出的环境瓶颈。对“未批先建”,环评法的罚则是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或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无异于留下“活口”。至于环保与政府责任挂钩一票否决,却始终有名无实,鲜有官员因环境污染而落马。显然,要建设美丽中国,最根本的仍需政府带头,从严治吏。强化对一把手的环境责任考核,真正实现一票否决;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直至追究刑责。
网民“转折之路”的博客文章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应,也是对经济挑战的应对。一方面,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压力增大。中国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亟须全社会形成合力
对于如何进行环境治污,建设美丽中国,两会期间,网民纷纷建言献策,呼吁政府带头,全社会形成合力。
署名“向着阳光转身”的微博说,制造污染的企业,大多简单粗放,进入门槛低,涉及地方利益,较复杂。治理污染绝不是环保部门能够胜任的。治污当先治人,这才是根本之道。
署名“钟发平”的博客文章分析说,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汽车社会同步快速发展阶段,环境污染正快速从“一次性”污染演变为“二次性”污染、多种污染重合叠加的阶段,这也正是最可怕、最严峻的地方。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各行各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应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三高一低”产业的比重,对燃煤实施脱硫、脱硝和除尘处理;对机动车实施包括提升油品质量、加强尾气治理、提高排放标准、普及节能车、加速淘汰高排放车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