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两评招工难(二):机器人,破解招工难?
2013-03-04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字号

  有着近40万工人大军的深圳富士康今年春节后是停止招工,据称这与富士康董事局主席郭台铭宣布的“三年内要造百万台机器人”的计划有关系。机器人来了,持续十年的用工荒现象似乎悄然迎来拐点,机器人的使用真的能够彻底改变用工荒状况么?在中国使用机器人技术代替人工,完成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到底会有多长?可能面临的最大难题又会是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机器人真的来了!最大员工企业富士康宣布,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产业升级路上,这股机器人浪潮能否取代农民工,大规模用工荒难道会因此消失,机器人技术真的能解决招工难问题吗?

  苹果公司在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公司今年有了一些新变化。春节过后,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招工计划。在深圳龙华富士康厂区门口招聘处,记者看到,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暂停招工的广播。

  (现场广播):因为我们这边的招工,目前还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招,所以请大家回去之后,还是先不要因为只想进富士康,先做好其它的准备,另外我们到时候,这边招的话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富士康首次大规模暂停招工行为,不少应聘者感到失望。

  小张(应聘者):实在不行就换个小厂。

  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最近暂停招工可能和老板郭台铭此前宣布的机器人计划有关。在经历了2010年员工“坠楼”事件后,2011年7月底,郭台铭提出富士康3年要引入100万台机器人的战略,让机器人从事既有生产线重复、枯燥的替代劳作。

  在浙江绍兴一家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车间,记者发现,全封闭的生产车间里,只有几个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卖力地组装显示屏,而10多个工人只需做一些辅助工作。

  李进(浙江天乐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我们这个工作站标准配置是6个人 ,那现在导出机器人之后我们标准配置是3个人 ,配置3个人以后我们的产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30% 。第二个好处就是材料的损耗得到了大大降低 。

  除了生产制造业,机器人也在被引入劳动力密集的餐饮业。在广州的一家餐厅,为了应对年后招工难,服务员难请问题,餐厅老板就自己制作了一个“上菜机器人”。

  在格兰仕电器的这条空调压缩机生产线上,我们看到了和很多企业一样的情形,由于用工紧张,几乎一半的机器没有人操作,但负责这个工厂的总工程师却好像并不是那么担心。

  葛申生(格兰仕压缩机生产公司总经理):过了春节,人员招聘也比较困难,一个这个线用人比较多,暂时我们就停在这边。

  记者:为什么用人多呢?这个?

  葛申生(格兰仕压缩机生产公司总经理):比如这个,焊接这个压缩机的泵体,要从这个流水线上把它拉过来,拉过来以后,然后要靠人把它推进去。推进去,焊接以后拉出来,再拉到生产线上。那这个我们一共有四台机器,每一台机器要一个人,那就要用四个人。那比如说这台机器就是跟刚才那台机器是工作的内容是一样的,它就是用机械手从生产线上,把它的加快进来,再转到里边去焊接。焊接好以后它又出来,出来以后它又跟流水线交换一下。这个设备我们就是,目前来说是一个人看两台。以后,慢慢熟练以后,就有可能是四台机器一个人来看。

  既然机器人设备这么好用,为什么不干脆把所有的设备都换掉呢?在主管这条生产线的邓武楷看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邓武楷(格兰仕磁控管制制造部副总经理):我很多地方都要做这个改造,因为目前那种普通工人,稀缺是一个趋势,那我就必须用机器代替这些人员,但是用机器代替这些人员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高级技工来实现这个过程。但这个高级技工很难找。现在作为我们搞生产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

  让邓武楷感到痛苦的就是,尽管一方面用机器人可以减少一线工人得用人压力,但谁来维修保养研究这些机器呢?这会给他带来更大的用人压力。

  邓武楷(格兰仕磁控管制制造部副总经理):目前来说,我只有十几号人,我觉得远远不够。要三十、五十,越多越好。我希望用那部分人员,取代我现有的这部分人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陆骥烈(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真正的招工难,并不是理解为现在的招农民工难。而是未来应对企业的发展,要招更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产业技工的难度。

  霍德明:机器人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作业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我想应该是分成两个层次来讲,机器人取代一般员工,和企业竞争这肯定是不同的事情。我记得大概五、六年前我们在开谈招工难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譬如说在沿海的这些厂商,他会搬到越南去、搬到泰国去,国内的员工在上涨,其他国家的便宜。今天我们的话题改了,厂商的确搬到越南去过,不是没搬,又回来了,而且甚至不到沿海,不到郑州,到了郑州以后它还是面临到机器人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企业竞争永远在那里,没有不竞争的企业,但是竞争的形势甚至他最后怎么样产业升级,这就是很多千变万化的东西。50年代、60年代的,美国的工人太贵了,于是搬到日本,后来搬到四小龙来。今天中国大陆的员工也开始贵了,搬出去又搬回来。机器人到底会不会取代正式的员工,我觉得不仅要看产业,甚至要看产业不同的阶段。所以这个问题分析起来相当的复杂,但是整个大的方向来讲,人工越来越贵,逼着这个产业在竞争、升级上面必须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第一个,沿海用工荒已经出现很久了,而且我们企业家也曾经用脚投票,移出去。但是现在发现外面的世界,不见得比中国的公共服务要好,他又搬回来了。所以对中国来讲这个用工荒,应该是沿海用工荒,但是如果说是用内地可以补足的话,那么没有问题了。第二个,当90后开始就业,他们的要求和80后、70后的这些工人是不一样的,他需要的工作是他这一辈子能够引以为傲,甚至说有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包括他的子女,他的家庭的配置,这就不是我们以前的所谓用工荒简单的问题,甚至我们城镇化,甚至机器人啃起来就是整个这个用工荒中间的一个小小环节而已。

  上次还看到有个削面的机器人,多牛啊,但是它是在一个餐馆,餐饮业肯定是服务业,它不算一般制造业的行业,餐饮业里面也有一块是可以用机器人来处理的。但是餐厅里的服务员,不管怎么样我很难想像一个机器人怎么样取代他。所以像这种劳动力密集行业,虽然我们一般常讲说,机器人会不会取代它,但是劳动密集行业有很多种,月嫂肯定是劳动密集行业,你怎么用机器人取代?小区的保安也不太可能用机器人来取代。但是一旦全部用上保安所用的这些监视的东西,那是可以用一些机器来取代的。所以也不可能用劳动力密集行业从此就日落西山,机器人起来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现在看起来,既使像美国、日本,或者欧洲这些所谓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至少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讲,所以机器人革命不是咱们中国才开始的。大规模的富士康或者制造苹果的代工厂,搬回美国去,靠机器人来工作。我觉得可能还是象征上的意义,但实际上跟美国整个工会或者是劳工使用、劳工应用、劳工生活状况来讲,中国还是作为一个生产大国,肯定还是要维持在未来的五年到十年里,所以机器人能够取代一些事,就算是最简单的削面的机器人,我们可以省掉一般揉面的普工,但是将来也会有人专门去研究,怎么把这个面做的更好吃,这个方面可能不是一般普工的问题,你就像以前师傅级的东西,所以还是个成本问题。

  张鸿:现在的机器人只是完成一个简单的替代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机器人其实是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迫的。这两天股市上,有一个概念股叫机器人概念股,涨的挺猛。为什么呢?就是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比尔盖茨最近说,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果我是20多岁的话,我就要进入到这个领域里去。这就是我们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要用自动的来替代更多的员工,尤其是那些简单的生产。但是另外一方面,在中国现在变成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有一些企业是被迫,被迫相对来说它就没有那么升级,它只是替代低端、简单的制造业,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替代。但是这个简单的替代,你很难说我们未来的一个拐点就是机器人,完全替代了工人,产业的布局和产业的发展的阶段不同,它其实对机器人替代能力是要求不一样的。比如说简单的生产,生产一支圆珠笔,可能机器人的一个机械手就能做,但是端盘子这个事确实是机器人很难做的,服务业、金融业等机器人很难替代。

  张鸿: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需要精确的计算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那个刀削面机器人,其实那个算账也能算出来,就是它是省钱的。因为好多地方那个面馆都买了那个刀削面机器人,有一个老板算了,一个面点师傅一个月,所有的钱加一块包括住宿什么的,可能得六千块钱。但是一个刀削面机器人才八千到九千块钱,两个月其实就省下买一个机器人了,所以你这么算是值得。但是我们的制造业,它的机器人是分类的,设备的维修费他没有算,维修人的工资他也没有算,所以如果是简单机械手,可能维修不需要什么高智商,可能也是一个低端的,就像我们普工一样,它就能维修,所以等于一个人替代三个人,然后用一个机械手就可以。但是如果是智能机器人,或者是给企业的一个整个的自动解决方案,这个时候你需要的员工素质就要高,他的学历也会高,需要一个高级技工,那可能他一个人的工资,就顶你省下的三个人的工资,所以你这个成本其实也要精确的来计算。

  霍德明:不为员工做长久规划的企业活不下去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不仅是高级技工,或者普工的问题,应该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90后这一代新生的孩子们,他要求的绝对不只是今天的工资多少,明天的工资多少,他要求的是不要再做重复的工作,什么意思?他自己要能够提升,甚至今天我少拿点钱。但是明天、后天、以后当我的能够30岁、40岁的时候,我能够有比较高的水平,能够做到譬如说管理阶层,能够提升整个公司或企业的获利,这是我觉得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你能够给员工提供这么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或者教育的环境,让他有提升的环境。也会有一般的普工来应征,也会有所谓的高级工人来应征。而对于企业,如果你不能够做到这一点,组织上也不能做到这一点,甚至管理水平上还在想到一直雇佣重复的工作的普工,肯定要被淘汰的。所以责任不是在工人身上,因为毕竟是他人生第一个工作,他在讨价还价的环境上,他处在劣势的状态,而在企业本身要考虑到企业是要长存下去,如果你要长存下去,那你必须要把原来劳力密集行业中间这一块,技术密集而不是在重复,如果不能接受这样挑战的话,对不起,那你就走人了。

  此外,企业主或者是管理一层要注意到,产业升级不是技术的升级,其实这是人的升级。企业主本身自己思想观念上要知道, 90后他需要一些什么东西?他需要的东西,企业主能够事先替他预想到的话,自然而然你的训练的职工,四五年的职工就不会被人家挖走了,如果你不是考虑人力的升级上,一直还想要节省开支,或者成本尽量减少的话,我觉得这种企业活不下去。

  张鸿:企业要给员工做职业规划 让员工有奔头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企业要给员工未来发展有一个规划的考虑,很多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其实在权利里要求了一个什么?就是幸福感,他其实有职业规划的一个需求,就是企业能不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职业规划?如果企业真的是想升级,真的是想产业升级、生产效率升级。你要从普工、从技术工人来的时候,你就要给他设计一个职业规划,他觉得有奔头,怎么有奔头?我们《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时候就看到,有的企业就很自信说,你猜我培养四年的技术工人一个月多少钱?记者说那是不是得五六千块钱?是一个月一万多块钱。

  就是企业能够把自己未来的发展,真的升级的发展和企业未来的一个职业规划升级、人生规划绑在一起,所以员工就更愿意和企业有这样一个互动,它愿意付出更多学习的努力来,因为你真的说让员工自己,这些90后的新生代自己去说,我去培训一下,我准备让自己变成一个技术工人,我觉得这种主动性的意愿其实不那么强烈,但是你给了他一个吸引,给了他一个前景,他可能就愿意往那奔。

  史炜:机器人核心技术在国外 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处于初级阶段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我们现在在制造业当中,用的机器人在严格意义上,它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是真正的机器人技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一个就是要解决好技术标准问题,第二要解决技术依赖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机器人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日本和美国。国内自主的关于机器人的技术,或者机器人的应用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省市都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要发展机器人技术,或者相关的配套技术。个人认为,很多省市对机器人的技术,概念理解是非常模糊的,关键是政府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家们,能够冷静的看待这个市场的演进。而不要盲目把它作为简单的追赶目标。

  张鸿:现在主要缺的是高级的技术工人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因为我们现在讲用工荒,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讲企业升级,其实是一个结构的用工荒,就是相对高级的技术工人,现在是缺的。几年前,四万亿投出来,我们政府对农民工职业的培训是有补贴的,我们政府如果提供了这样一个广泛的职业培训的话,那么我觉得未来整个农民工的素质,这种蓝领工人能够变成金领饭碗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农民工,市民化,有多远?两评招工难(一) 2013-03-0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151亿美元,中海油买到了什么? 2013-02-2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房价又涨,新国五条管用吗? 2013-02-2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我喝的水,谁在污染? 2013-02-2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鸭肉变羊肉!谁来把好食品安全关? 2013-02-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