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首次详解“汇金模式”
中央汇金掌控金融半壁江山
2013-02-25   作者:记者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控参股的20家金融机构资产总值达68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业资产总规模的一半。”在22日召开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首次对外披露了以上数字。而在汇金成立十年之际,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也总结经验,首次详细阐述了“汇金模式”这一创新的市场化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
  据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汇金公司控参股机构由2003年的2家发展到20家,资产总额68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业资产总规模的一半。2012年底,汇金公司控参股的20家机构净资产总额为4.8万亿元,汇金公司持有的控参股机构权益总额2.4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25%。汇金控参股的20家机构包括6家银行、3家保险公司、7家证券公司和4家其他机构。
  与此前汇金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相比,其控参股机构相较于2011年末的21家少了1家,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间,汇金公司与上海国际集团完成了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之间的股权置换。汇金公司不再持有国泰君安的股权,持有申银万国的股权则升至55.38%。“通过换股、减持等市场化方式整合部分参控股证券公司的股权,进一步优化了国有金融资产配置。”楼继伟说。
  实际上,早在2005年就有人总结“汇金模式”。楼继伟坦言,精准定义“汇金模式”是很困难的,可暂且概括为:“汇金模式”是汇金公司探索形成的一种市场化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即根据国家授权,遵循市场化方式,积极履行国家注资改制平台和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代表两大职责,促进国有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建立良好公司治理和科学稳健发展。
  楼继伟强调,“汇金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市场化的履职行权方式。十年来,无论是参与金融机构注资改制,还是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汇金公司始终强调依法合规,坚持以出资额为限、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行使出资人代表职责。他还形象的比喻道,汇金只做股东,不做“婆婆”,没有任何行政审批色彩。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03年以前,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和风险化解,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方式,但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没有真正解决,委托方、代理方不是建立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平等契约关系,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也容易带来低效率甚至引发道德风险。
  “依靠《公司法》成立控股公司,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汇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管理国有资产的基础,决定了汇金公司与控参股机构以及其他股东是平等的法律关系,而且汇金公司自身也面临资本回报、信息披露等市场化约束。”楼继伟指出。他表示,从国际上看,欧美等市场经济国家很少由政府直接持有商业性金融机构股权,在金融危机中因政府救助形成的国有股权也会最终逐步退出;一些转轨国家则主要采取政府直接经营或政府专门机构实施管理。汇金模式的价值贡献就在于,在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创新了一条符合中国改革总体方向和具体国情的独特路径,实现了市场化管理方式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楼继伟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汇金公司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市场化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进一步厘清治理实践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积极配合并推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楼继伟称,汇金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一般股东不同,不便“用脚投票”,作为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金融出资人代表,既要关注投资回报和财务收益,更要关注参控股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和切实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情况。“汇金公司不能满足于仅仅发挥程序性作用,只是被动审议议案,而是要积极探索国有股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有效行权方式。”楼继伟称。
  汇金公司向控参股金融机构派出专职董事,楼继伟也将这项“派出董事制度”形容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和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一项创新性制度安排。”而针对控参股机构重大经营管理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汇金公司创新运用《管理建议函》和《风险提示函》进行有效提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楼继伟:中投公司投资组合将减少对美债依赖 2013-01-15
· 中投董事长楼继伟:欧元区崩溃风险越来越大 2012-06-08
· 楼继伟:欢迎国内企业参与“中俄投资基金” 2012-06-01
· 传中投已获央行500亿美元新注资 楼继伟未予置评 2012-02-14
· 楼继伟:合理安排投资透明度 2011-05-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