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昨天(23号)联合发布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春季预测报告”指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未来我国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根本措施,并建议适当降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控制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报告认为,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是我国近十年来经济结构失衡的最重要表现,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是我国财政收入的超速增长,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过大。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燕武列举了一组数据。 王燕武:2000年以来,中国财政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经济增速,预算内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的1.34万亿,增长到去年的11.72万亿,增长8.75倍,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达19.8%,高出同期GDP增速9.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的长期高速增长,占GDP的比重自然也快速上涨,最终导致税负占比保持上升趋势。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认为,其实政府开支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李文溥: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不下降,但是可以把支出的方向扭转一下,比方说现在的三公消费大概每年至少是1-2万亿,如果节约一点,那实际上在转移支付和降低税负方面还存在空间。 提高居民收入,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另一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今后政府和企业都要向居民让利,而核心在于提高劳动报酬收入。 刘树成:提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我算了一下,每年居民收入里,劳动者报酬占到80%以上,如果不提高劳动报酬、不抓这个大头,而去搞什么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和再分配,这些都不在主渠道上。 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则提醒,现在提起收入分配,关注的焦点都在如何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不知不觉间就冷落了中产阶层,但客观上,中产阶层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力更大。 李善同:中等收入这个阶层,他们的收入这些年增长的好像不如低收入阶层快,但实际上中等收入阶层对消费的影响是更大的,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来讲,对中等收入阶层的关注是应该考虑更多的。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影响因素。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时,更要重视解决造成分配不公背后的制度性因素。 贾康:中国现在格局的演变中伴随着收入分配秩序的紊乱,以及实际分配过程中的不公,说起来,最损害老百姓幸福感的,不是像姚明、刘翔等等这样的人有多高的收入,老百姓真正愤愤不平的,恰恰是另外一些人,通过不公正的分配,比如腐败行为、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以及种种的黑色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