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联合在京举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春季预测发布会、‘China
Macroeconomic Outlook’首发式”,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2013年春季预测报告,公布对中国2013年至2014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同时会议举行了‘China
Macroeconomic
Outlook’首发式,自2012年秋季预测报告起,全球著名的学术出版公司——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与厦门大学合作,持续出版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预测报告的英文版——“China
Macroeconomic Outlook”,向全世界发行。
本次发布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十四次发布,主要目的有:(1)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对2013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2)
模拟分析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适当减缓目前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并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宏观经济影响;(3)依据模型模拟结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价与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
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美国经济的复苏缓慢直接萎缩了中国的外部市场需求;产能过剩和继续执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抑制了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不过,上半年起转向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及下半年逐步扩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保证了国内贷款的供给,加快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投资需求的萎缩。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逐步减速,价格水平随之开始回落。从三大增长动力看,在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的情况下,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升高;相形之下,2012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虽然超过了实际人均GDP的增长,但是,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比2011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因此,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稳定增长,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国内外诸种因素导致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基于CQMM,课题组的预测表明:
1.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GDP增速将比2012年提高0.43个百分点,达到8.23%;虽然外部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但是,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2013年CPI可望保持在3.11%的水平。
2.进出口增速明显提高。2013年,以美元计的现价出口增速将回升到12.22%,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将提高到17.83,同比上升13.53个百分点。
3.城镇化的推进将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平稳增长;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有利于保持消费的平稳增长,短期内投资仍将维持较高占比。
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是我国近十余年来经济结构失衡最重要的表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改变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措施。课题组认为,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比例关系值得关注,需要调整: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二、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比例。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保持适当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失衡,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切入点。因此,课题组应用CQMM模拟分析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适当减缓目前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并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宏观经济影响。课题组设计了两种情形:1.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平均地提高全体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2.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转移给占城镇人口20%的低收入者以及占农村人口40%的低收入者。
模拟结果显示:第一,如果适当控制财政收入增速,将由此减收的财政收入平均地转移给全体城乡居民,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扩大居民消费,经济增长速度将基本保持平稳略有上升的趋势;第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上升,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占比下降,总需求结构将因此得以改善。第三,扩大进口需求,降低出口增速,净出口小幅下降,贸易顺差因此缩小。第四,如果将减收的财政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组城乡居民,城乡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将有较大增长,从而降低投资,扩大消费,改善总需求结构,提高经济增长。
政策模拟结果说明,适度控制从而减缓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通过一定方式——减税或转移支付——转移给城乡居民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居民消费,降低投资比重,扩大进口,降低出口,扩大内需,缩小贸易顺差,宏观经济效果良好。
由此,课题组的政策建议有二:
1.适度控制从而减缓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将因此减收的财政收入通过一定方式——减税或转移支付——转移给城乡居民尤其是城乡中低收入居民,不仅可调整政府部门与居民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而且还可缩小居民部门内部不同收入组别间的收入差距。
然而,即使应用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得到较好结果,作为政策建议,仍然必须说明,在现今情况下,这一政策建议是现实可行而且是有必要的。
关于提高中低收入组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已达0.474(2012年)的情况下,其政策必要性是可以得到认同的。可能有所争论的是:(1)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是否过高?(2)中国的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已经过大,以致需要适当降低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控制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对此,课题组认为:财政收入增速与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过大至少不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速,使之与GDP的增长速度一致以至略低才是必要的。自2000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基数大幅度提高,预算内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34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1.72万亿元,增长了8.75倍,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9.8%,高出同期GDP增速约9.8个百分点。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2000-2012年间,中国财政收入的年均实际增长速度约为15.0%,平均高出同期GDP增速约5.0个百分点。长期的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速增长,使得其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2000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为13.5%;到2012年,该比重上升到22.6%,年均增长约0.75个百分点。而且需要指出的是,预算内财政收入目前仅仅是中国政府实际支配的财力资源的一部分。过多的财政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公务开支,势必导致政府规模过大,侵蚀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政府公务消费过多,容易导致浪费,滋生腐败,降低政府所支配的财力资源以至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
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以及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针对“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3年春季预测报告”对2013-2014年经济走势、提出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围绕着“财政调整与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