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携妻儿回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次最大的感受是,老家人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他们积极发展旅游、有机农业、低碳工业等生态产业,使这方青山碧水变得更加美丽、富足。 乘火车到黄山市后,我们转乘汽车到江湾镇,这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车窗外云遮雾罩,一个个粉墙黛瓦的村落隐现在茂林修竹之中。县里的同志告诉我,春节期间,这些小村庄将会迎来新年的第一批游客。江湾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我,镇里各景点每年吸引旅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000万元,景区村民人均创收6000万元。他说,“为了江湾的青山绿水,我们在工业招商时也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引进无污染的低碳工业。” 据介绍,近年来江湾镇通过采取有力举措,积极鼓励村民依托资源投身创业大潮,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旅游村、砚台村、种养村、运输村、水果村……以“伟人故里江湾,生态家园晓起,古埠名祠汪口”三大品牌为主的旅游业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农民洗脚上岸,成了老板;村姑解下围裙,做了导游。 晓起村民汪梅花几年前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里开发旅游后,她办了农家饭馆,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她按捺不住喜悦说:“百姓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去年我的收入有五万元吧。”汪口村民俞有桂办起了华龙木雕厂,并在县城办起了分厂,180多种产品深受游客青睐,畅销国内大中城市。目前,全镇农家饭馆、土特产店、工艺品店已达5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3000多人,景区农民因旅游业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春节期间,我在老家发现一个现象,正月里老乡们走访亲友的礼品不再都是香烟和酒,更多的是本地的有机农产品。县里的同志告诉我,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近年来婺源致力于发展壮大生态农业。目前,婺源拥有标准茶园15.5万亩,茶业年系列产值11亿元、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连续十几年婺源所产有机绿茶占据欧盟市场70%以上份额。婺源还创新思路,在1.97万亩速生丰产针阔混交林基础上,发展山上种树,树下种蘑菇、栽药材的“立体林业”。围绕茶叶、吊瓜、贡菊、山野菜、药材等特色种植,婺源成立了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辐射带动2.8万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7800元以上。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既要保护好环境,也要发展好经济,有时候面临着两难选择。”县委书记周遐光表示,婺源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到位后,深刻认识到婺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婺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把这些潜在优势变为现实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同时,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从发展平台、产业方向、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实施一系列既可以保护婺源生态环境又可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的举措。 据介绍,婺源将发挥三大优势积极发展低碳工业。一是生态环境优势。婺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叶、油茶、竹木、有机食品等优质资源,为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区位优势。婺源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腹地,对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吸引低碳产业集聚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三是交通优势。随着途径婺源设站的两条铁路的开工建设,特别是京福高铁在2014年通车,婺源发展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更加明显。四是旅游品牌优势。中国最美乡村品牌为婺源工业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不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也不行。婺源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等三大产业。”周遐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