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广东省有人大代表提出,目前财政厅提供给各位省人大代表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有很多事项都罗列的是“其他”,“这些没有详细说明收支事项的其他,粗略加了一下,竟然接近230亿元。”
很多网民表示,一些政府部门的公告、公示中也经常使用“其他支出”,而且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非常高,但“其他支出”到底是啥不清楚。对此,希望政府部门在公告、公示中尽量减少“其他事项支出”等的字眼,增加政务公开透明度。
“其他”让公众雾里看花
网民“郭元鹏”认为,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无论是财政预算,还是单位开支,民众都有知情权,人大代表都有监督权,除非这样的“其他”涉嫌机密。而我们的一些单位、一些部门,却总喜欢在很长的数据罗列的最后,来个“其他开支”一项,这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这样一来,就难怪公众浮想联翩了。我们在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社会、透明政府、美丽中国,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要尽量减少“其他事项支出”这样的字眼。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百姓一个明白。但愿,政府和部门的一切公告、公示中,都能少点让人雾里看花的“其他”。
网民“陈谊军”认为,给代表们一份“看得懂”的财政预算报告,让民众更清楚“钱往何处去”,这是当前各地两会报告中,值得深入思考与重视的课题。一份财政预算报告,多年来被人称为“天书”——里面虽然有我们看得懂的“数字”,但因为涉及到太多的专业术语以及抽象概念、预算科目分得太粗、预算执行分得太细等因素,一直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觉。
报告要接“地气”
网民“陈谊军”认为,财政预算报告“天书”接了“地气”,令人称道。接“地气”彰显的是廉洁、阳光、透明,体现的是对纳税人钱财的高度负责,展现的是一切以民为本的理念,接“地气”更令政府良好的形象深入民心,令民众对政府工作增强信心——民众在接“地气”的政府工作下,感受更多的是亲民爱民,从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而接“地气”的政府也有望更加贴近“土壤”,关注民生发展,体恤民众疾苦,促进工作扎实开展。从“看不懂”到“看得懂”,非不可为。只要坚持“有为”思想并采取“有为”措施,就一定能让“天书”接上“地气”。接“地气”,实实在在,接“地气”,清风迎面。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字一句系民生,我们期待更多财政预算报告“天书”接“地气”,让“天书”融解,让“地气”迎面而来,也期待更多求真务实与民众热烈欢迎的政府工作赢得掌声,赢得民心。
还有网民表示,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其他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非常高,在30%甚至40%。知情人士称,“其他支出”让地方政府爱不释手有两大原因,一是看不到具体支出用途,人大审议时好通过;二是预算法规定,年度中财政资金在科目间“流转”不需人大审批。
预算还可更透明
网民“吴睿鸫”认为,模糊的“其他支出”,不仅不利于公共财政、透明财政的构建;也不利于公民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此外,还会制造腐败现象。过去一些年中,国家审计报告查出了大量的财政问题,譬如年终突击花钱,都与财政资金违法行为有关。而造成这些现象有根本原因,就是预算不够细化,缺乏透明度。财政预算放弃粗放化,实施精细化管理,正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风向标。当然,在“其他支出”还占很大比例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的财政预算一下子细化到一把座椅,还很不大现实。但是,政府财政预算决不能让太多的“其他支出”,总停留在预算盘子中,必须把消减“其他支出”,作为预算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
署名“李炜光”的博文认为,预算不透明更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政府配置公共资源,是在用别人的钱去做事情,从逻辑上说,效率就难以提高,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预算不透明更会导致财政资源的错配,即不该花钱的地方钱多得花不出去,该花钱的地方又没有钱。这种资源错配,可以从近些年大规模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建工程项目上发现,其中一些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效率都有可疑之处。所以我们要促进政府预算公开的进程,造成某种公共选择的机制,让财政更加关注民生项目的投入和改进,从意识和制度的层面上将公共服务的职责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和不得不履行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