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
|
|
2013-02-01 作者:沈静文 来源:中国广播网
|
|
|
|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昨天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在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塘埂村口,“家庭农场”经营户王文桃刚从他的大棚基地出来,又到塘边喂鹅。他的“家庭农场”主营秧苗培育,兼营养殖。方圆500亩的地通过租赁、承包,实现规模经营。 王文桃:收入还可以,靠近40万差不多。 在安徽郎溪、吉林延边等地,“家庭农场”已有经验可总结。以延边为例,2011年,199家家庭农场中有98%实现了盈利;2012年全州451家家庭农场中,有99%实现盈利。而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也实现首次亮相。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用“因时而动”概括这一变化。 李国祥:我们国家有一些种养大户,随着规模扩大,他的管理水平会超越农户的管理水平,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核算体系,生产完全按照市场导向。这样一些变化,再用过去的“种粮大户”来概括,很可能就不太适合。 除了家庭农场,对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也在一号文件中再度明确。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关锐捷强调,“大农户”是我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 关锐捷:大量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去打工,在农村,劳动力数字在下降,就带来谁来种地、以什么方式种地的新问题。现在这种分散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不适合与现代农业要素相对接,比如我们要搞机械化、要搞水利化、要搞统防统治、要搞土地整治,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很难实现这样的目标。无论从解决劳动力素质的问题、还是进一步加快整个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一定要推进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中央一号文件用14字概括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改革创新”四字,文件中着墨颇重。以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来说,其中利弊,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并不讳言。 孙中华:利在什么地方?农业现代化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工商企业的进入绝对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人才。但是挤占了农民的利,挤占了农民的就业空间,然后带来了非粮化、非农化。 正是因为有利有弊,关锐捷表示,对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农业部门绝不会一刀切。 关锐捷:要全面去评价企业,第一它有没有这样的经营能力,比如规划的能力、资金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科技的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我们可以准入;同时我们要监管,监管的主要目的,你是不是符合国家土地政策,是不是导致了非粮化、非农化的倾向,是不是保证了农民应有的利益不受损害。 有新规,也有痼疾。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直指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关锐捷:关键的是土地承包的面积跟我们登记证上的面积差距比较大,大概能差30%左右。 李国祥解释,这一问题源于我国农村的耕地分配方式。 李国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时候,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性,把土地确实是按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类型,打碎了分给每家每户。 土地小、碎,直接导致无法准确统计面积;李国祥分析,确权登记的完成,也将为我国农村政策的下一步走向埋下伏笔。
李国祥:如果确权登记完成以后,给我们将来的土地流转以及我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以及我们新型主体的培育创造条件。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