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拨卡政策夹缝衍生畸形产业链
2013-01-29   作者:记者 梁晓飞/太原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由普通消费者、代理商、服务器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利益体相互纠缠而形成的电话回拨卡,在政策的夹缝中已经衍生为一条畸形的产业链,且随着吁请电信市场开放的呼声加大,这一灰色产业链有抬头之势。

  “暂不允许”已六年

  对于回拨卡,原信息产业部2007年发布《关于现阶段暂不允许开展电话回拨业务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发布《关于做好回拨业务清理工作的通知》,两次叫停回拨业务,要求电信运营商关闭为回拨业务提供接入的号码,停止为回拨平台提供中继线服务。
  然而,依靠其便宜的资费,“暂不允许”的六年间,回拨卡的地下销售从未间断。
  记者日前通过某电子商务网站购得一张名为“飞话卡”的回拨卡,按照店主“wh198936”的提示,拨打电话时,先要拨打一个归属于河南郑州中国移动的预约号码“18224522728”,拨通后语音提示“欢迎您预约成功请挂机”并自动挂断。几秒后,记者便接到一个显示为贵州贵阳“08518250057”的固话来电,接听后输入真正要拨打的号码就可以实现回拨通话。
  试用几次后,记者发现,每次回拨回来的号码都是贵州贵阳的固定电话,但不是同一个号码。卖家“wh198936”称,拨打预约号码后,回拨系统会自动分配回拨号码,任意显示电话号码。
  记者还发现,网购回拨卡的消费者以高校学生为主。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小张是回拨卡的忠实用户,早在三四年前,他就在学校见过回拨卡的小广告。虽然明知这是违禁商品,但因女朋友在异地,难以承担高额长途话费的他还在使用。
  淘宝网站的《淘宝规则》明确规定,销售电话回拨卡与回拨业务属于“一般违规行为”,发布此类商品的商家将被处以扣分处罚,所有回拨卡将被统一下架。然而,记者输入“回拨卡”搜索后,共找到249件商品,其中月销量最高的一款多达1500余件。但在使用过程中,不少消费者发现,这一售价八元可打250分钟的回拨卡,实际使用时间不足90分钟,声称三分钱打遍全国,实际资费每分钟在0.1元左右。
  除了卖家许诺的通话时间大幅缩水外,预约号码停机,回拨卡充值金额不翼而飞,明明有余额但被冻结等涉嫌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小张说,刚充了30元钱,没过几天就不能用了,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便宜背后是馅饼还是陷阱

  “充100送60,充200送120”,“三分钱打遍全国”……同样拨打长途电话,回拨卡为何能给出如此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不惜承担受骗的风险?究竟是那些人在制贩回拨卡?他们的利润空间有多大?
  记者以代理回拨卡、租用回拨系统等名义在网络上联系到几家回拨卡运营商。其中一家设在西安的“华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称,他们开展回拨业务已经八年,国内70%以上的回拨产品出自该公司。
  记者用试用账号登陆进该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后发现,所有用户的充值金额、话费有效期、计费时间和方式等都可以随意修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服人员说,只要每年缴纳1500元的租金,就可以利用这一系统无限量免费出话费,任意关闭用户账号,设置最低消费额,发展代理商,甚至可以再次出租系统。
  至于产品的合法性,这位客服人员坦言:“我们只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只要你卖的客户不投诉,就不会有问题,不过也有很多租了系统的人卖了卡,却不让用户使用,这就是诈骗。” 
  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账户金额可以被随意扣费、清零、失效。多家经营回拨卡的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消费者的这部分损失,只是回拨卡利润中一小部分,他们称之为“隐藏收益”。比如,代理商可以每天将所有用户余额扣除0.1元,由于改动不大,多数用户不会察觉。
  除此以外,他们常用的手段还有把54秒或48秒按照一分钟计算,为用户金额设置冻结额度等。在“华龙通信”的后台管理系统中,用户余额少于10元就会被限制使用。
  显然,普通消费者在贪便宜的同时,时刻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同样,借此“创业”的代理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业内人士称,要实现回拨通话,服务器、软件、电话线路、中继号四者缺一不可。服务器和软件掌握在少数违法的回拨卡运营商手中,电话线路和中继号只能从现有的电信运营基层网点寻找漏洞。代理商既要担心上级代理卷款走人,又要面对电信企业封号的风险,所承担的风险甚至大于普通消费者。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市场经营部葛长伟说,消费者和代理商在风险与收益中博弈的同时,回拨卡还导致通信秩序混乱,对移动运营商的影响更加明显。据他测算,仅2009年,某家运营商的回拨行为每月给浙江移动带来的损失就在千万以上。

  不对称结算是根源

  令人不解的是,这一遍布陷阱的灰色产业是如何形成的?地下经营的回拨业务为何屡禁不止?除了“暂不允许”,还有哪些亟待填补的制度漏洞?
  “不对称的结算政策是回拨卡产生的根源。”葛长伟说,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山寨充值卡诈骗”、“手机改号诈骗”背后的帮凶就是回拨卡,而回拨卡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在于当前单向收费环境下,主要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政策不对称。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郭紫燕也认同这一说法。据她了解,回拨卡在使用时,一般先用手机通过移动网拨打至回拨平台,再由平台通过固话网回拨至移动网。将主叫转化为被叫;将原本属于移动网内,或者移动网到固话网之间的通话,转化到固话网至移动网之间,这才是回拨卡套利的核心所在。
  依据现有的网间结算政策,手机拨打固话,移动运营商需要按照每分钟0.06元的价格标准向固话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而固话拨打手机,长期以来不用付出任何结算,直至2010年6月起,固话运营商才象征性地向移动运营商支付每分钟0.001元的网间费用。二者标准相差60倍。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使用回拨卡通话时处于接听状态,不需要支付手机话费,只需要按照卖家的售价按每分钟0.06元至0.08元的价格支付回拨卡使用费。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回拨的原理就是将移动网发起的呼叫,转化为固话网主叫,按照目前的网间结算政策,固话运营商只需按照每分钟0.001元的价格向移动运营商结算。
  如此计算,除去购置相关服务器、软件和租借线路的一次性投入,在接听免费的前提下,回拨卡的通话成本几乎为零。即便站在某些违规向回拨卡提供线路的固话运营商的角度看,只需付出1/60的价格就能争抢来原本属于移动网的话务量。
  电信专家认为,这种不对称的结算政策最初制定时,移动用户规模小且移动电话资费昂贵,由移动运营商向固网运营商支付成本,有利于激励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然而,随着我国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截至2012年11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1.04亿户,固定电话用户只有2.79亿户。但网间结算政策并未同步调整,造成的结果是移动运营商不仅付出了网络资源,还要付出结算费用,却得不到相应的收益。
  工业和信息产业化部部长苗圩近日透露,今年将对网间结算政策进行调整。郭紫燕透露,调整后的结算政策将更加公平,移动与固定运营商之间的结算标准将更加均衡。受此影响,通话资费有望下调。
  电信专家项立刚认为,借助互联网传送语音通话的网络电话完全可以成为回拨卡的替代品。与回拨卡相比,网络电话在通话质量和产品信誉上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随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向民间资本的开放,同样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网络电话有望名正言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开拓巴基斯坦电信市场启示录 2012-05-29
· 电信市场之争逐步升级 2009-05-20
· 电信市场资费争夺战愈演愈烈 2009-04-29
· 3G短期内占领不了农村电信市场 2009-04-29
· 资费调整撬动电信市场格局 2008-01-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