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粗放扩张遭质疑 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2013-01-22   作者:彭斐鄢 银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1月12日清晨,厚重的雾霾将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层层笼罩,能见度不足10米。一个月前,另一场“雾霾”突然造访这里。
  2012年12月18日,在央视“白羽速生鸡”报道中,隶属于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润食品)便牵涉其中,在603省道一侧、崔家集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坐落着田润食品。该企业停业整顿后于今年1月2日复产。但是,生产线也是停停开开,处于间歇性复工。
  如今,“药鸡门”刚好满月,祸因大多指向养殖户。那么,曾经支撑新希望六和快速扩张的“公司+农户”模式,其质量控制体系如何?公司与农户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这与“药鸡门”的出现又有着什么关联?
  记者深入青岛、潍坊、临沂、济宁等地调查后发现,依托在一纸合同之下的“公司+农户”模式,更像是一份购销合同,而公司对源头的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新希望六和屠宰量骤降 “药鸡”引行业阵痛

  “自从央视报道后,养鸡场对于外地口音的人,就像打了预防针一样,要是再遇到记者暗访,对他们来说,可要命了。”提及“药鸡门”事件,胶东人的形容不乏幽默,但又很直白。
  事实上,“白羽速生鸡”的报道虽已过去一个月,但事件对“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各环节的影响,才开始凸显。
  屠宰量下降、养殖户暂停养鸡,该事件所涉及的新希望六和旗下相关产业不得不面对这一尴尬处境。

  大幅下滑的屠宰量

  “8万、6万、4万……”肉鸡屠宰量何时触底,崔勇(化名)心里也没谱,他今年25岁,在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已有接近6年的工龄。
  自1月2日复工以来,与之前日最高屠宰量曾达10万只、1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的运转率相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了该厂目前的写照。
  此前,有媒体曾将平度称为六和集团起家的地方,而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也不过是当地人的通俗叫法,“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才是这里正式的称呼。
  1月12日上午,在田润食品厂区西北角的水泥路面上,一只被车轮碾压过的白羽鸡尸体,残留的鸡爪、白色羽毛,似乎在诉说这曾是众多白羽鸡生命终结的必经之路。
  从出生到屠宰,40几天的短暂生命周期,对于年屠宰量过亿的新希望六和而言,这些白羽鸡也只不过是其生产中的匆匆过客。
  在去年12月18日,央视第13套“朝闻天下”节目播出题为《40天长5斤,白羽鸡如此速生》的报道,一夜之间,肉鸡行业引起关注。
  据悉,报道中涉及六和集团平度屠宰场宰前检验不严格,以及六和签约养殖的平度市袁家村养殖场违规用药等问题。随后,六和平度屠宰场开始整顿。
  对崔勇而言,紧接着该报道而来的是长达数日的放假。据他介绍,12月18日下班前接到休班通知,休一天,第二天晚上,接着休班,紧接着就是先放假,“说是出了问题,进行整顿。”
  平度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记者提供的资料称:畜牧部门于央视报道当天上午即对明乐养鸡场进行查封,对田润食品公司予以停产,会同质监部门将田润食品公司库存的210余吨产品和2369箱调理食品全部就地封存,并在山东省和青岛市畜牧局指导下,取样进行检测。
  平度市外宣办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组织对六和平度屠宰场的检验完成后,相关监测均达到标准,该厂已于1月2日复产。
  然而,复产后的田润食品,却没有了往昔的繁忙。
  1月12日上午10时许,记者以应聘为由再次来到田润食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上一天(班),歇两天,还是过段时间再来吧。”
  这一天,崔勇已经连续休息了四天,而在此前,他每月的休息时间只不过4天。假期来得有些突然,令他颇有些担心工资会受到影响。
  记者调查了解到,收不到鸡、屠宰量明显下降,已经成为横亘在该屠宰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除了田润食品,这在新希望六和平邑分公司(以下简称平邑六和)同样有所显现。
  一位平邑当地人士透露,自去年12月18日以后,平邑六和不再收购“市场鸡”,该厂的屠宰量明显下降,甚至有“药残”化验不合格的白羽鸡砸在了养殖户手里。
  1月14日,记者在平邑六和厂区门口看到,下午刚过两点半,员工便陆续从厂区大门走出。而在该厂区后门处,数辆用来运送活鸡、活鸭的空车停在了入口,司机和工作人员则在门口处闲谈。
  由于无鸡可杀,工人们也只能继续放假等活儿。
  对于六和集团当前的屠宰量,记者曾向上市公司董秘办求证,工作人员表示会告知相关负责人与记者联系,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收到回复。
  “屠宰量下降会影响业绩,不知道下降程度是多少。”一位长期跟踪新希望六和的陈姓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具体数据可能会在上市公司一季度或者半年度财报中有所显现。
  “我们工资计算与杀鸡多少息息相关,2012年工资相对较高,平均下来能接近4000块/月,今年不行了,3000块/月撑死。”为了增加收入,歇班的崔勇,已经做起了出租车的营生。

  养殖户积极性大降

  “没听说鸡都有喂药吗?”1月12日晚7点,周六,一对即将进入高密汽车站旁肯德基门店的情侣,停住了脚步。记者发现,尽管正值晚餐高峰期,这里甚至无需排队。
  据此前的公开资料显示,六和集团曾为肯德基、麦当劳等多家洋快餐品牌的供货商。
  不过与洋快餐相比,国人对鸡肉的喜爱则情有独钟。
  “基本还是原来那个情况。”平度崔家集镇一家六和肉食专卖店工作人员向说。在她看来,“药鸡门”事件后,当地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肉鸡消费量。
  高密市肉类批发商荆先生则表示,“10多年前就有那种肉鸡,这么多年了没发现问题,老百姓从此忌食鸡肉不现实。”
  老百姓对鸡肉的购买力未明显下降,肉鸡养殖户的积极性却因此大受打击。有所佐证的是,目前山东部分地区肉鸡价格骤降,鸡苗价格也急剧下降。
  上述陈姓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六和屠宰量下降,这样就造成养殖户没地方卖鸡了,而且这个事件一出,当地鸡肉价格会比较差。
  据畜牧部门监测,就在央视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全国肉鸡和肉鸡苗价格大幅下挫。山东博兴、乐陵等地肉鸡价格从每斤4.9元跌至3.8元以下。
  “刚出事那一阵,包括下游产品、毛鸡价格,掉价都挺厉害,像毛鸡,出事前是5元/斤左右,一两天的时间掉到了3.6元/斤,跌幅超过了20%。”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新凯向记者表示。
  崔家集镇某种鸡厂人士向记者表示,12月能卖到3.5元/只的鸡苗,当前已降到了5角钱,即便如此,销售状况已大不如前。
  “我看到的是鸡苗已经卖不出去,最低也就卖个2、3角钱的样子,5角钱都算高的。”上述陈姓券商人士表示。
  事实上,1月11日、12日,记者在平度、高密调查发现,不少六和集团的签约养鸡户已开始暂停养殖计划。
  在央视报道中出现过的平度市袁家村、高密市小迟家村的养鸡场,如今已大门紧闭。而在去年12月份,药鸡门事件后,两家养殖场的负责人曾被当地政府部门控制。
  平度食安办表示:“经对崔家集袁家村明乐养鸡场深入调查,畜牧部门对其养殖档案不够规范问题做出了罚款98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目前,袁家村仍在养鸡的只有一家,但并不是为六和供货,该养鸡场负责人说:“每只鸡也就是赚2、3块钱。”
  对此,已有15年养鸡经验的老黄说:“老百姓养鸡,有几个赚了钱的?能赚多少钱?”
  老黄向记者表示,15年间,他都是与平邑六和签合同,而去年12月28日他养的上一批鸡出栏时,结算后只能保本。
  “平邑六和一天宰8万只鸡很正常,一个月下来能在200万只以上。现在肯定少了,都是这个事 (速成鸡)弄的。”老黄说,这事以后鸡卖3.8元/斤,有的养殖户赔了好几万元。
  “(养鸡)全是贷款,一棚鸡(成本)就得十多万元,二三十万元,个人哪有这么多钱的。”老黄表示,除了很小的事故,其他都要养殖户自己处理。
  老黄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有养殖户养上三五千只(鸡)的,还不如外面打工的,养鸡一般就两个人,两个人打工每个月差不多能赚七八千元,养一棚鸡,也就七八千元,一年最多养5批,才三、四万块钱,如果有一批不成功的,就得全砸进去。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认为:“虽然在此次肉鸡事件中,养殖户和企业均应担负一定的责任,而就‘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来说,企业或许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空间恐遇天花板

  在老黄看来,白羽鸡的生长周期短,正好能够迎合市场对鸡肉的需求,这主要是品种的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鸡肉产量和需求量均保持快速增长,早在2010年,鸡肉需求量便超过1260万吨,人均消费达到9.4公斤,鸡肉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1979年,经营饲料的泰国正大集团率先在深圳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白羽肉鸡养殖合资企业,随后,大量外企携资金及经营经验进入中国肉鸡养殖市场。
  “市场需要,以及生长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白羽肉鸡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逯言表示,白羽肉鸡是最节粮的畜禽产品,“1.8斤左右的饲料,就能转化为1斤鸡肉。”
  由于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且适合工业化养殖模式,白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按照中国畜牧业协会的说法,去年,我国出栏“白羽肉鸡”约50亿只,包括农户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万人。
  而据美国食品及农业政策研究所预计,到2015年我国仅肉鸡消费量将突破人均10公斤。
  尽管未来看起来很美好,但作为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山东六和集团却有着自己的发展桎梏。
  齐鲁证券研究所关于新希望六和2012年半年报的相关研报显示,养殖景气下滑拖累上半年公司业绩,公司畜禽养殖和肉制品业务受上下游两头挤压,毛利率分别下降20.65个和3.25个百分点,此一项就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将近5亿~6亿元负面影响。
  2011年9月,新希望完成重组,鲸吞山东六和集团。根据公司公告,重组成功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将增加至55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农牧企业。
  新希望副总裁、董秘向川曾于去年7月份表示,公司所在的行业没有“天花板”,这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
  同白羽鸡飞速生长相比,新希望六和这几年的发展步伐也颇为神速。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公司以投资新设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国内外拥有376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及17家联营企业。
  而对于这艘农牧业巨型航母的把控,也在不断考验掌舵者的智慧。
  1月4日,就“速生鸡”事件,新希望公告称,要求相关企业以此事件为教训,进行反思和整改,加强管理,搞好自检。公告同时指出,公司将督促下属企业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化稳健经营、合规运作、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对于公司的具体应对举措,记者曾向新希望六和董秘办询问,但截至发稿,并未得到回复。记者还就此向新希望六和行政部门人士打听,对方表示此事均以董秘办为统一口径,自己不便评述。
  屠宰量下滑、养殖户心生退意、企业形象下滑,可以预见的是,这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在 “速成鸡”事件后,很可能既定目标要打一些折扣。

  管理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之惑:农户自行管理 源头质量隐忧难除

  继去年12月18日被央视曝出“速生鸡”新闻后,山东六和集团提出了“投入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养殖户全面提升饲养水平,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的整改措施。这样的措施是否有效呢?记者近日在山东调查发现,在以新希望旗下山东六和集团为代表的,为农户提供土地、公司保证收入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下,源头产品质量隐忧难除。
  对于新希望六和这艘农牧旗舰而言,“公司+农户”的模式保证了其产业链的平衡,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这艘巨舰又将何去何从?

  可有可无的合同?

  在我国,肉食鸡产业的生产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全产业一体化模式,另一种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
  有报道称: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其存在无疑更适合当下国情,较少的投资成本以及极大吸纳农村人口劳动力的特征使该模式受到各地肉鸡供应商的追捧。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通过农牧产业的整体上市,注入了优质的农牧产业,实现了向鸡、鸭、生猪的全方面规模化养殖。此外,在原材料供应风险部分,该年报还提到“生猪、鸡苗、鸭苗占公司畜禽养殖生产成本的90%以上”。
  “六和也有自养厂。”日前,记者以咨询养鸡为由,在与平邑六和泗水养鸡场负责人徐建伟交流时,他如是称。对此,在记者向新希望六和发送的采访邮件中,亦涉及其自养厂规模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新希望六和方面的回复。
  长期跟踪新希望六和的陈姓券商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之前我问过新希望,他们说绝大多数是代养的,这个比例很高,可能在80%、90%的样子。”
  养殖户老黄告诉记者,目前肉鸡养殖密度大约为8~9只/平方米,鸡舍的养殖频率大多在4批次/年。
  新希望六和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六和集团鸡料销量478万吨,鸡苗销售1.3亿只,鸡屠宰3亿只。假设六和集团屠宰的3亿只鸡都为自养,据上述数据计算,仅是鸡舍所涉及的土地就需要12500亩~14062亩。
  “农户代养有个好处,集团不用很多投入,尤其是土地,很快就会把量搞上去。”上述陈姓券商认为,“可以在人力、土地资源上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这部分挺大的。”
  “按照村里的规定,建个大棚搞养殖,每年租金也就400多块,最关键还能盖房子养老。”曾为平邑六和代养鸭子的泗水县养殖户老王说。在上述券商人士看来,代养模式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拿地困难,而养殖户手中正好有其急缺的土地。
  记者在老王养殖场所在的327国道北侧一片区域看到,数十家养殖户将鸡舍、鸭棚搬到了曾是农田的区域,旁边即是他们平时的居所。
  老王说,2003年之前这里仍是大片农田,因为是基本农田,村民并不能在上面建房,但后来在询问村委会后得知,在农田搞养殖不算改变土地用途,这也直接提升了村民们的养殖热情。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认为,“公司+农户”模式中,企业通过农户间接使用土地发展养殖,而农户则获得合同保证的最低收购价格,双方也是各取所需。
  “一传十,十传百。”养殖户老黄如是形容六和签约农户的扩展速度。“老百姓不再出去,都开始养鸡,这是10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开始兴养合同鸡。”
  事实上,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尽管有合同约束,但不少养殖户却认为合同不过就是一张纸。在养殖户看来,合同中的保底价格才是吸引养殖户的关键点,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六和签的合同,如果市场价是1块钱一斤,他们也会按保底价收。”在老黄看来,这是平邑县多数养殖户选择为六和代养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模式,老黄认为:“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下,农民也不怎么懂法,就知道看看价格就行,实际上那个合同(也可有可无),他(六和)如果真不要你的(鸡),你能怎么治他?”

  养殖喂“药”是惯例

  记者多日调查采访发现,在“公司+农户”这一发展模式下,养殖户在多个环节均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刚进入老黄的鸡舍,一股鸡屎发酵后浓郁的氨气味道便扑鼻而来,刺激得让人睁不开眼。去年12月28日,将近6000只白羽鸡被卖到平邑六和后,除了两只瘦小的白羽鸡外,这个鸡棚已经空空如也。
  老黄向记者说,因为太轻,两只没怎么长肉的鸡就放在了大棚里,也没有再喂食。
  按照该老黄的说法,两只存活的白羽鸡,12月28日至1月14日已有超过半月时间没有喂食,现在还能存活,已经养了15年鸡的老黄,对此也颇为惊讶。
  在去年12月21日,上海食安办发布 《关于百胜集团自检情况的调查通报》,确认了肯德基2年瞒报8批鸡类产品抗生素超标的事实。
  在媒体的曝光镜头里,一只白羽鸡40天吃下了18种抗生素,然后又走上了我们的餐桌。人们对此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非饲养周期短,而是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
  公开数据显示,在1984年,肉鸡长到2.0千克体重需要49天,而到2010年却只需要34天。
  对此,老黄坚定的认为,“(鸡)长得快、肥,依我说,不是加的激素,与品种有直接关系,即使吃一斤药也长不出肉来。”
  “就好比好端端的人,谁愿意吃药,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老黄说,吃药多,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吃药只能损害鸡的肾功能,损害机体,不会长胖。
  老黄还同时表示,“相比于刚开始养鸡,每只鸡有三毛钱的药就行,现在每只鸡得七、八毛钱。”
  “一只鸭子必然得吃3毛钱的药,这个药得强制性地卖给你,喂他们(六和)的鸭子就得吃他们提供的药。”曾是平邑六和签约养殖户的老王说,这些药的价格也比市场上略贵。
  考虑到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也会从市场上购买兽药,“我们对于一分一厘都会计算在内。”重庆市长寿区曾同国内某养殖基地签约养殖的黄某透露,至于市场购买兽药的药量、喂药时间等方面的管控,则多半由养殖户自己决定。

  检疫合格证议价可买

  “一般32天就停了,公司要求是32天,42、43天卖鸡,休药期一般超过7~10天左右。”老黄说,在屠宰前两三天,平邑六和还是要做药残检验的。
  平邑六和徐建伟表示:“鸡和鸭的养殖,整体差不多,得经过公司验收,绝对得提前化验,我们公司现在只杀无药残的鸡。”
  老王以养鸭子为例称:“停药一般在25天、26天之后,鸭子一般喂40多天,但此时也不是完全停药,到后期看鸭子长势,如果有发病迹象,还得继续喂药。”
  事实上,根据农业部《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养鸡场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和购买单位等。
  但之前曝光的肉鸡加工企业中,有的没有进行宰前检验就宰杀了,相关企业检验人员甚至直接为养殖户填写饲料日志、用药记录。
  对于饲养记录,老王的回答更为干脆:“有,后来都得要,但谁给他们填啊?最后都是糊弄地写上,闭上眼画上几个数就行了。”
  上述陈姓券商人士直言:“六和集团对养殖场的控制是比较严的,但对于养殖户具体监管,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对于出售前必需的检疫,老王称:“检疫费用,一只的话1毛钱,看你的合同,但这里面也能讲价,像我们也就养1500只~1600只鸭子,最后讲讲,100块钱也就挡着过去了。”
  “这种情况要是说没有,是假的,但是这种情况都是个别的。”山东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洪杰向记者表示。“出问题的一般就是养五六百只,要不再多点的,这些小养殖户,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养的,养鸡不去申报。”张洪杰称。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系副主任常维山表示,“‘企业+农户’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药残,但它下面养殖户多了,你不能百分之百控制,这是肯定的。”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华向媒体表示,美国前五大养鸡企业都是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去年这五家所占的美国市场份额高达67%,而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风险也自然凸显。

  “自检”规定形同虚设

  “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统一的鸡苗、饲料、用药、技术等,最后进行统一的收购,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自建养殖场生产的风险,但不利于企业进行全程的监控,难以保障其质量。”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向记者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也认为,山东六和集团便是“公司+农户”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风险不好把控。
  1月11日下午4时许,在多方打听后,记者来到了距田润食品以北约10公里的一家六和签约养鸡场。
  该养鸡场位于平度市白埠镇杨龙村以北约两公里,即使在该养鸡场鸡舍东侧的生活区域,大门亦是“铁将军”把关。
  记者以考察市场为名,试图到鸡场探寻。该养鸡场负责人说:“还是到田润问吧,那里比我们这清楚。”
  “养鸡场的位置都比较偏,像他们这种情况,即使想监管,也不可能那么及时。”在一位新希望六和员工看来,进都不让进,里面的养殖情况,只有养殖户自己最清楚,即使有违规的地方,也很难发现。
  平邑县卞桥镇一位六和签约养殖户透露,近日,养殖户接到了六和方面的口头通知,凡有陌生人打听有关养鸡的细节,一律不能作答,如出问题,由养殖户自己负责。
  对此,记者曾尝试向六和集团肉食事业部经理赵景全求证,但电话始终未能接通。
  在平度市食安办向记者提供的材料中显示,(六和集团田润食品公司)业务员每周要对养殖户巡查,检查养殖户用药等情况,并要求所有肉鸡宰前3~5天必须采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予宰杀。
  “这类养殖模式的弊病很明显,就是风险不可控。你可能去检测一家两家,但是几十万的农户养鸡,而且各家的方式、添加的药物各不同,你总不能每家去挨个检测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剑华向媒体表示。他介绍说,发达国家的白羽肉鸡养殖也多采用“企业+农户”模式,但由于他们管理和要求更为严格,养殖户素质较高,也更规范。
  记者调查还发现,这一规定形同虚设。“他们(六和方面)来了,我们养殖户根本不让他们进棚。”老王说,“他们的技术都不如养殖户自己懂得全,有些片区经理即使到了养殖场地,要到棚里看看养殖情况,人家都不让他们进去,他们走的鸡棚鸭舍太多,就怕把病毒带进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希望六和管理模式形同虚设 2013-01-22
· 新希望六和承认质量“把关不严” 2012-12-31
· 新希望六和卷入药鸡门 六成利润恐受牵连 2012-12-27
· 速成鸡事件致新希望股价三连跌 市值蒸发14亿 2012-12-25
· 新希望卷入药鸡门 子公司被勒令停业整顿 2012-12-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