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加快实质性的城镇化发展是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但加快城镇化发展,不是继续搞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而需走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以加快人口城镇化、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投资是必要的,为促进城镇化来加强公共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但投资不是目的,为此,必须纠正投资的方式或理念,不能为投资而投资(为GDP增加、为保增长而投资),而是有需求推动的投资,可称之为“有效投资”。它可以是前瞻性的(以创新和科学合理的预测作为前提),也可以是被动的,被消费需求特别是公共服务需求拉动的,四五十年前,发展经济学大家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对此有过论述,市场需求(消费)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形成需求,政府便尽快弥补上这一缺口。
但现在中国存在投资饥渴症,这种饥渴症明显与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当年描述的“短缺经济学”明显不同,是主动性的,人为性的,为投资而投资,甚至许多的投资为了私利(成为一些贪污、大捞国家和人民好处的“温床”)。因为很主观,因为为投资而投资,结果会形成大量无效投资,因为它缺乏最终需求作支撑,当然对改善人们的福利也自然有限。
城市交通投资是最典型的例子,许多城市每年投大量的钱建设了许多公路、立交桥、地铁,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同阶段多,而交通拥堵却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又采取各种限制用车措施,这在全球城市发展中是没有先例的。这样的城市化建设,不在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和平面结构上下工夫,只图一时的投资快速,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我们反对的是没有最终需求支持的为投资而投资的投资,我们反对的是不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低效的公共投资,我们反对的是不“以人为本”、结果则南辕北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乱投资。
中国现阶段,投资不是问题(实际情况是许多投资是低效的,而且也易产生腐败,使得高投资成为一个极大的发展弊端),有资金,有投资能力,更有投资冲动,保增长也好,稳增长也罢,刺激政策都不应多考虑刺激投资,相反,应是刺激消费,从消费端、从居民端考虑发展经济,而不是从政府端,从满足一些重点或特殊行业、群体的投资收益来发展和刺激经济。摆脱投资依赖必须放弃刺激投资的政策取向。在多数情况下,投资应成为被动的过程,就像发展房地产一样,房地产应是一种被动发展的行业,由需求来推动发展,而不是人为的创新需求,通过泡沫化来推进发展,结果当然是风险集聚,问题成堆。
一句话,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人的问题,建设高效的现代城市。解决人的问题,就是农民的第三次解放,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给农民工公平的城市发展权,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建设高效的城镇,意味着城镇化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节约土地及各种公共资源,提高土地和公共投资效率,避免那种铺张浪费、投资逐利、效率低下的旧式城市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