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望冲击“茶叶第一股”的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终遗憾地以“终止审查”的方式暂别了IPO之旅,与安溪县千万元的上市重奖擦肩而过。业绩虚增、商标混淆、关联交易……安溪铁观音集团此番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引来资本市场诸多猜疑,董秘等高管三缄其口更为其增添了一份神秘。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铁观音发源地——福建省安溪县发现,茶叶产业上游资源难以整合,是安徽铁观音集团实现上市面临的难题之一。
失之交臂的千万奖金
从安溪县城向西10多公里,在官桥镇207省道旁,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大门十分显眼,这里是股份公司的注册地,也是主要生产部门——安溪茶厂的所在地。成立于1952年的安溪茶厂是当地历史最为悠久的铁观音生产企业,去年12月刚刚举行了60周年庆典,厂房和大楼上依然挂着红色的庆贺条幅。
厂区充满喜气,却未能在新年伊始讨得好彩头,证监会1月11日公布的在审企业名单显示,安溪铁观音集团终止审查。而在此之前,安溪铁观音集团曾被认为将在2012年完成上市,并摘得“茶叶第一股”的桂冠。
“我们当时和省里的媒体已经协商好了,一旦安溪铁观音集团上市成功,计划在头版突出位置进行报道”,安溪县一位官员介绍,2012年6月预披露招股书之后,安溪铁观音集团高管在与政府沟通时对上市前景十分乐观,曾预计能够在当年9月份开始IPO的招股发行。
作为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对于实现资本市场零的突破、扶持茶业企业上市充满了期待。安溪县发改局上市办提供的文件显示,为了推进企业改制上市,2010年该县提出——在安溪注册的茶叶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给予奖励1000万元,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
巧合的是,未能在2012年完成上市的安溪铁观音集团,迅即在今年年初退出了IPO排队企业的名单。这不仅意味着安溪铁观音集团错失夺得“茶叶第一股”的机会,安溪县的千万上市重奖也将旁落。
随着安溪铁观音集团退出,同样来自福建的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目前A股唯一一家排队等待过会的茶业企业。注册地在厦门的华祥苑创立于2001年,其拥有安溪铁观音种植基地近5000亩,信阳毛尖种植基地3700亩,并在安溪和厦门同安建有两个茶业生产加工基地。
此外,安溪县首家上市公司几乎已经名花有主。2013年1月18日,港股上市公司华丰集团宣布,计划以24.87亿元的价格向大股东蔡振荣家族、建银国际及邓普顿等策略股东收购福建省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权益。大自然茶业是安溪县的上市后备企业之一,主营乌龙茶在内的茶业营销,主要品牌为“坪山名茶”。
“目前来看,大自然成为本地首家上市公司已经基本确定。虽然之前的奖励政策已经到期,不过县里实行一事一议的原则,相关奖励还会下发。”安溪县发改局上市办负责人对于安溪铁观音集团未能完成上市表示十分可惜,“未来如果安铁(安溪铁观音集团)能够通过重新申请完成上市,县里仍会给予奖励,不过奖金肯定没有1000万那么多了。”
神秘茶商
在安溪县,林文侨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名字,因为很少出现在当地,安溪县一些主管茶业的官员也很少见到这位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同时,林文侨又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名字,尤其是与安溪铁观音之间的关系。
林文侨出生于安溪县魁斗镇凤山村,而“凤山”恰恰是安溪铁观音集团拥有的驰名商标。1999年,林文侨在香港举行的安溪铁观音“茶王”拍卖会上,以11万港币的“天价”买下了100克铁观音“茶王”,刷新了铁观音拍卖价格的纪录,一时间声名鹊起。2006年,林文侨出资2.5亿元,收购了历史悠久的安溪茶厂,并注册成立了安溪铁观音集团。
不过,此前发展茶叶产业顺风顺水的林文侨却在上市路上栽了跟头。自2012年预披露招股书之后,围绕在安溪铁观音集团身上的非议不断,即使是终止审查之后,关于其退出原因的猜测也不绝于耳,商标混淆、业绩虚增、关联交易等众说纷纭。
安溪是铁观音的重要产地,“安溪铁观音”既是商标,又是作为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专用标志。在安溪县,多达170家企业将“安溪铁观音”作为商标使用。对于为何林文侨可以注册一家具有地理标识的企业名称,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副总经理陈加勇用了简单的一句话进行解释:“这件事有着历史原因”。据了解,当初有许多安溪本地茶企对此提出异议,一些老板抱怨:“不了解情况的客户,以为我们都是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子公司。花了钱打广告,反倒是替别人宣传。”
时过境迁,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安溪县政府和当地大型茶企发现,如今大家已经不太介意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存在,平时都称呼其为“安铁”。一位安溪县茶业主管部门领导指出,“安溪铁观音集团看似占了名字的便宜,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近几年,社会出现了一些关于安溪铁观音农药残留、稀土含量超标等报道,或多或少会对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当地茶产业保持平稳的背景下,安溪铁观音集团业绩高速增长也引发质疑。中国茶都集团有限公司副书记吴小猛介绍,由于安溪县注重生态保护,茶园种植面积近些年维持在6.5万亩左右,总产量也基本稳定。同时,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高端铁观音产品消费能力趋弱,整体价格有所下降。与之相比,安溪铁观音集团的业绩确实格外“靓丽”,2010年-201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8亿元、2.2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4.30%、35.10%。
不过,安溪县大型茶企经营和业绩高速增长的现象并不少见,安溪铁观音集团并非个例。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表示,该公司2012年主营收入和利润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直营和加盟门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如今该公司的门店总数已经突破1000家。安溪铁观音集团披露的数据也显示,公司加盟店数量从2009年初的170个增长至2011年末的353个,基本覆盖全国市场。
当地人士指出,虽然茶业总体规模保持稳定,不过一些大型茶企加大了销售渠道建设,使得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安溪县2012年茶叶行业税收1.2亿元,增长41.9%,地方财政收入的提升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茶企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在近期退出IPO排队的企业中,安溪铁观音集团显得十分特殊,其放弃上市的原因备受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安溪铁观音集团董秘殷春旺,不过他表示节前工作繁忙,不愿透露公司终止IPO的初衷。
上游整合力不从心
虽然距离上市终止审查刚刚过去一周,不过消息早已在安溪县传开,让记者诧异的是,竟然在安溪铁观音集团员工和政府官员口中听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在企业形成一定规模之前,上市失败未必是一件坏事。”
在募资投向中,安溪铁观音集团拟投入2710.66万元建设祥华茶园项目,开发茶园山地面积2637亩。资料显示,安溪铁观音集团在安溪县境内拥有魁斗凤山与祥华寨片共7000余亩自有茶园基地,其中已开发种植面积只有1145亩。如果募投项目得以实施,这意味着安溪铁观音集团自营种植面积将增加2倍以上。
实际上,对于安溪县茶企而言,想要整合上游鲜茶种植和毛茶粗制加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别说上千亩,茶企想要自营开发200亩茶园都很难。”一位从事茶业十多年的安溪县企业负责人对于上游产业整合难感触颇深。
上述人士解释称:“首先,自营茶园的成本并不一定比外购低。自营茶园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考虑到茶树生长周期,大概三年后才能实现产出。并且,茶园的种植、管理、采摘需要许多人力,现在安溪县用工压力较大,这部分成本也会很大。其次,铁观音茶叶种植有特殊性,越是品质高的鲜茶,越需要人工采摘,机械化收割将会大大降低品质和价值。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管理难度,毛茶品质也更加难以控制。”
此外,安溪县26万农户中有20万农户种植茶叶、加工茶叶;100万农民中,有80多万人受益于茶产业。在安溪县政府看来,茶叶种植是一项富民产业,在种植面积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茶叶合作社成为了主要的管理模式,目前管控着全县三分之二的茶叶种植。
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整合是安溪铁观音集团面临的现状。在产品环节,品种单一问题突出,2011年茶叶销售收入占安溪铁观音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之前安溪茶厂开发罐装茶饮料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曾少量出口至澳大利亚。在销售环节,虽然安溪铁观音集团门店增长较快,但是截至2011年年底,直营店只有10家,占门店总数的比例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