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年终报道]2012年全球重磅公司新闻
2012-12-28   作者:本报国际部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伊士曼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全球影像业的迟暮巨人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还是要走了。1月19日,柯达向纽约一家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着手进行业务重组,标志着拥有131年历史的胶片之王在数码技术冲击下黯然退位。业绩数年不振的柯达原本希望转型为打印机厂商,并展开最后一搏,但因胶片业绩下滑,加之退休员工带来的负担过重,导致这一尝试最终失败。公司目前计划以5.25亿美元出售约1100项数字成像技术专利,用以偿还破产时的贷款。
  关注度:●●●●○
  点评:“串起每一刻,别让它溜走”。再见,柯达。
  2、“脸谱”首次公开募股创纪录
  社交网络“脸谱”(Facebook)5月17日在美国股市收盘后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18日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交易。凭借160亿美元的IPO规模和超过1000亿美元的估值,“脸谱”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IPO案例。以当时38美元的发行价计算,脸谱市值与亚马逊相当,超过惠普、戴尔市值的总和。但因前期估值过高及市场对其盈利能力严重质疑,“脸谱”上市后未受追捧,首日险些跌破发行价,随后股价一路走低,9月初终遭“腰斩”。
  关注度:●●●●○
  点评:好似高科技泡沫“昔日重来”,脸谱Style,可以休矣。
  3、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巨头消沉
  曾在手机行业风光无限的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等厂商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中掉队。诺基亚6月14日公布了重组消息,全球裁员约1万人,高管团队大洗牌,并出售旗下手机品牌Vertu。年底,诺基亚又宣布,因面临现金流问题,将以1.7亿欧元的价格出售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附近的总部大楼。8月份,被谷歌收购的摩托罗拉被进行“手术式”重组,全球大幅裁员,关停至少1/3的办事处。曾占美国智能机市场半壁江山的黑莓手机如今的公司市值与3年前巅峰期相比已损失了90%以上,制造商RIM面临生死决策。智能手机应用平台成为决定厂商命运的关键,当前市场已被苹果和安卓系统瓜分,曾经的大佬何去何从?
  关注度:●●●●○
  点评:巨人也有打盹的时候,但这回睡得太沉,还能醒吗?
  4、巴克莱等欧美银行卷入Libor操纵案
  6月27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因巴克莱集团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Libor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对其处以2亿美元罚款,拉开全球监管层对大银行libor操纵案的序幕。瑞银(UBS)年底与美国、英国及瑞士的监管机构就该案指控,以15亿美元达成和解。天价罚款已经开始对欧美银行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关注度:●●●●●
  点评:“黑名单”上还有谁?
  5、苹果三星双线作战无休止
  今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美国苹果公司以对方侵犯专利为由在全球上演专利诉讼“马拉松”,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和三星首席执行官崔志成曾寻求和解,但最终失败。8月24日,美国一家联邦地方法院的陪审团在加州圣何塞联邦地方法院裁定,三星侵犯了美国苹果公司6项专利,需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损失,但此后欧洲多家法庭做出有利于三星的裁决。9月,苹果发布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5,三星则推出GALAXY NOTE II,商业大战再度燃起。
  关注度:●●●●●
  点评:鹤蚌相争未了时,谁人窃喜作渔翁。
  6、美国《新闻周刊》向印刷版说再见
  美国知名新闻类周刊《新闻周刊》10月18日通过网站宣布,明年将停止发行印刷版,全面转向数字版。明年迎来80岁生日的《新闻周刊》今年12月31日将发行美国版期刊印刷版的最后一期。《新闻周刊》决定集中精力,在增长势头迅猛的数字阅读领域加速扩张,推出全球统一的数字版本,定名为“全球新闻周刊”,以付费模式来提供支持,同时通过电子阅读器和网页来发布内容。与其它美国杂志、报纸一样,《新闻周刊》近年来持续面临广告用户锐减、发行量下降以及读者转向新兴媒体这三大挑战。十年前,周刊的发行量超过400万份,到去年已经降至150万份,并处于亏损状态。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全新网络生存方式将是它和其他传统媒体将要面对的未来。
  关注度:●●●●○
  点评:在美国很出名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莫非就是纸媒的明天?
  7、沃尔玛身陷多国“行贿门”
  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百货公司11月15承认,在美国和墨西哥政府调查沃尔玛在墨行贿事件的同时,公司正就在巴西、印度等国行贿的传言进行调查。沃尔玛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公开宣言称,正调查可能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行为。宣言说,至10月31日,围绕腐败进行的9个月的内部和外部调查花费达到9900万美元。沃尔玛说,自2011年就遵守《反海外腐败法》进行内部调查以来,对存在违反该法行为的传闻进行了确认,并提高重视。
  关注度:●●●○○
  点评:一个巴掌拍不响,应该查查沃尔玛把钱都给了谁。
  8、星巴克避税承压自愿缴税
  迫于社会舆论谴责逃税的压力,星巴克咖啡连锁公司12月6日称,不管公司在未来两年是否盈利,都将向英国政府缴纳约2000万英镑(约合3200万美元)企业所得税。路透社10月份曾称,星巴克过去三年未向英国缴纳任何企业所得税,其避税途径之一,就是英国分公司向荷兰分公司支付商标使用权在内的专利费以抵免税收,此举引发公众对跨国企业涉嫌逃税的广泛批评。据报道,苹果等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最先发明了这种避税策略,业内俗称“双层爱尔兰”加“荷兰三明治”。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跨国巨头都利用此法进行避税。欧美多数国家面临严峻的财政紧缩形势,美、法、英、意等国政府都有修补税收漏洞的打算,未来再想找到“避税天堂”可就难了。
  关注度:●●●●○
  点评:避税,以前是跨国公司的通行证,今后恐怕会是它们的墓志铭。
  9、ICE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
  洲际交易所集团(ICE)与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12月20日联合宣布,洲际交易所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根据协议,洲际交易所集团总计将支付82亿美元,在这项交易完成后,纽约泛欧股东将拥有ICE大约36%的股份,预计交易将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如果获得欧美监管机构的批准,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一个囊括市场、农业、能源、大宗商品、信用衍生品、股票和股票衍生品以及外汇和利率交易等在内的全球顶级交易所集团。此前德意志交易所差一步就并购了纽约泛欧,但被欧盟委员会以涉嫌垄断之名叫停。
  关注度:●●●●○
  点评:曾觊觎纽交所的纳斯达克,你和元芳怎么看?
  10、丰田“突然加速”问题集体诉讼在美和解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12月26日宣布,公司同意支付11亿美元赔偿金,与美国集体诉讼原告达成和解。这一金额有可能是美国汽车行业诉讼最高和解金额。
  这一诉讼主要是围绕丰田车“突然加速”的问题。丰田并未在和解协议中承认有过失。2009年年底至2010年8月,丰田因质量问题在全球召回问题车累计约1000万辆,估计损失超过31亿美元,大规模召回事件已导致丰田汽车品牌价值下跌。
  至此,与2009年至2010年大规模丰田汽车召回相关的三大集体诉讼,目前有两例已达成和解。11月14日,丰田以2550万美元与投资者达成和解。仅剩的“电子节流阀有缺陷”诉讼,丰田因美国方面的调查结果有利自己,决定坚持到底,以证清白。
  关注度:●●●●○
  点评:对于维权乏术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本案值得借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实力产品与服务造就斯柯达中国效应 2012-07-12
· 柯达倒下 胶片摄影时代结束了吗 2012-02-13
· 诺基亚全球裁员蔓延到东莞 近百员工被集中解聘 2012-10-14
· 诺基亚考虑售总部大楼 手机巨人风光不再 2012-10-08
· 诺基亚考虑出售芬兰总部大楼 2012-10-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