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过雪的天一放亮,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农民严宗文便扛着草苫子来到了花椒园里。赶着将过冬的花椒树围上草毡子后,严宗文还要急着到政府扶持创办花椒芽菜工厂去上工。
陇南市武都区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林花椒产地,但受制于传统种植模式,所产的花椒虽名气在外,农民实际挣不了多少钱。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开始,政府帮着严宗文所在的花椒合作社创办了芽菜加工工厂,延长产业链,发展精细加工。卖完花椒卖芽菜,明显增长的收入让严文斌恨不得将1分钟掰成两半使。
农民增收是甘肃这样的西部落后省份实现小康路上首先要啃下的“硬骨头”。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提出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从3909.4元增加到8001.1元,年均增长15.4%,保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势头。
早在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便启动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着力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到今年年底,甘肃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接近翻番。
“庄户人不是不肯下力气,主要是不知道力气下到什么地方能挣钱。”严宗文说,“致富门路是门学问,需要政府在这上面多给出主意。”
正像严宗文所说,渠道是农民致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甘肃省将首先通过稳定粮食生产的方式保证农民增收,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粮食生产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将保持在8%左右,全省畜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
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做精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到2016年,全省设施农业面积、产值达到200万亩、200亿元,蔬菜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8%以上,力争以林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8%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增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贡献。
为使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和增收,充分发挥富裕劳动力的效益,甘肃省还将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农村劳务经济,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50%左右,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甘肃省政府介绍,为保障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甘肃省将加大财政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对农业资金和资源整合,同时加完善农民增收的考核、奖励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