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最近在欧洲两大著名商学院IESE和IMD关于“人单合一”模式的演讲引起了欧洲政商以及理论界的热切并且是严肃的关注。欧洲为什么会欢迎一位中国企业家去冲击他们?张带去的不是创业故事而是全球首个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管理模型,所以说欧洲欢迎的不仅仅是张先生,更深层次的欢迎是他所代表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非人畜动力的、标准化的机器大规模地进入生产现场,它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棉纺织品在全球范围内,在质量成本与交货期三个纬度来替代亚洲的世界级的产品。这场革命建立了以碳基燃料为动力的机器体系对亚洲低价劳动力的替代,在组织形态上人让位于机器,产品技术的创新与生产机器的创新成为主流常态,这种生产模式直接刺激了现代大规模知识体系(大学形态)的诞生,这些位于生产现场上游的技术力量和生产现场的机器体系成为产业创新的主导。现代的、大规模的组织内在形态由此产生,围绕生产机器产生的金字塔形的科层体系产生了。 其实,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设施)介入生产实际是知识垄断的组织形态表现,欧洲在用大机器设施塑造经济组织的组织形态的同时也塑造了现代经济的金字塔形态,这个宏观范围的金字塔体系从上到下是由知识体系到工业体系再到消费体系的组合组成的。一直以来微观组织与社会宏观组织的金字塔架构被看成是组织现代化的标志。 直到今天,历史还没有结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吝啬的以及最高规格的褒奖。其实,从管理逻辑进化的角度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被夸大了,这次革命史无前例地把我们从未见过的技术与产品插满我们的生活,但是,从组织管理的成果来检索的话,组织管理的逻辑没有丝毫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奉献给我们的只是些变大了的金字塔。管理学家与企业家在金字塔内进行几十年的颠来倒去的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或者说是组织管理工具的创新,但这些所有的创新都被金字塔架构所约束。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来什么样的革新?答案很多疑问也很多。西方最著名的论断是杰里米·里夫金做出的:新的网络技术与非碳基能源系统结合将开创新的工业时代。 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论断,笔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已经到来,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着本质的不同:前两次是技术革命,而这一次是组织形态的革命,前两次革命发生在社会的知识体系与工业体系当中,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范畴发生了质演变,也就是社会知识体系与工业体系的对象(消费者)成为本次革命的主导力量,消费者实际上已经开始推倒社会知识体系与工业体系的围墙并已经成为这两个体系的一部分。 原来的两次革命都是知识体系与工业体系控制下的新技术的替代,而组织管理在这两次革命的历程中仅仅走了两步:从管理组织到管理组织组合也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管理,从管理历史看所有的管理创新都在这两步形成的范畴内做管理技术的微调。当消费者推倒组织(知识体系、工业体系、消费体系)围墙的时候,社会传统的知识体系工业体系以及消费体系已经展开了混杂的分布式的分布。 我们原来所有的管理原理和工具都是管理封闭体系的金字塔的,当组织的主体纬度、时间纬度、空间纬度都被完全放开的时候,我们发现所有的传统管理理论和工具都失效了,组织的体积正在变成难以预想的大,组织已经不是一个缓慢的、规则的系统,而成为一个场化的、平台化的非线性过程,管理的逻辑从“把什么管住”变成了“让什么去管”。 笔者认为组织过程比组织更能准确地表达未来的组织形态,而张瑞敏先生带领海尔正在实践的“人单合一”模式实际就是面对新的组织过程(笔者不愿意称呼组织,更愿意把现在的新型组织称为组织过程,现代组织实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文物)创造出的管理系统模型。当世界经济进入分布式的组织过程的时候,对分布式过程的垄断将取代以欧洲为代表的对知识体系与工业体系的垄断,而此时欧洲整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仍然都沉睡在金字塔式的套娃里,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从来不存在经济竞争存在的只有经济逻辑的竞争,欧洲把张瑞敏的模式看成了一种经济逻辑,所以欢迎张瑞敏的冲击就成为一种充分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