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未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可能还是来自欧元区。虽然决策者暂时控制住危机,但他们也表示仍处在解决问题的早期。欧元区政治领导人已从临时的“危机管理”过渡至战略性思考,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转变为“真正的经济和货币联盟”。如果决策者未能实现承诺,或者市场和经济力量压倒政治意愿和能力,则促使欧元区分裂的压力可能再度升级。不过,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再次发生类似2008年至2009年那样大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金融危机前累积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失衡已得到大幅纠正,资产负债表也进行了重大调整,金融系统监管者变得更加警惕。
——标普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希尔德
欧元区内宏观经济失衡明显,潜伏隐患。纠正失衡的核心,在于欧元区周边国重拾竞争力。在欧洲货币联盟内,名义汇率已不再是实现上述再平衡的有效机制。因此需进行“内部贬值”,即实施通货紧缩措施来压低国内劳动力成本。不过,单靠“内部贬值”意味着对工资和成本作出大调整。对于较小和较脆弱的周边国(希腊和葡萄牙),甚至是较大和较富的西班牙和法国等成员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同时推进结构调整。这方面的改革有一些共同点,即将资源从面向国内的行业转移至出口导向型行业;同时提高市场灵活性,以减少与上述结构调整相关的成本。但具体措施需因国家而异,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入改革的魄力。目前看来,各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参差不齐。
——高盛首席欧洲经济学家裴修
2012年,欧元区当局不得不在整顿财政赤字和刺激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平衡,其在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一个特征就是“纠结”。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复苏力度将较为疲弱。欧元区仍然是全球经济的最大软肋,虽然尾部风险有所降低,但随着市场趋于平稳,欧元区在银行联盟和财政联盟等结构性改革方面可能会放缓步伐,这将导致欧元区的问题在未来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反复。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
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政策应对、再恶化、政策再应对,交替演进,但欧元区还难言摆脱危机。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