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关临近,市场闲散资金迎来一波“年末行情”,各种理财产品横空出世,黄金、外汇你能想到的,火腿、好声音你想不到的,都成为投资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无疑“压力山大”,不仅面对其它理财产品的冲击,而且还要面对揽储大战,这造成了不少银行提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来应对这一市场状况。星展银行无疑是这里边的“佼佼者”,记者调查数据库显示,目前在售产品动辄10%的预期收益率确实让其它竞争者汗颜。
让人汗颜的理财产品
星展银行作为一家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熟知度比较有限,但对于经常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而言,却是非常熟悉的,缘因其高额的预期收益率。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显示,按资产规模计,星展银行是新加坡、也是东南亚最大的银行。一个有如此规模的跨国银行,对于自己又是如何定位的呢?星展银行(中国)个人银行总经理的朱亚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富裕人群的首选亚洲银行”。显然星展银行对于自己的定位是相当自信的。
自信的表现则展现在其理财产品设计上。记者调查数据库显示,星展目前在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两款,一款为股得利系列1268期,预期收益率10%,一款为股得利系列1269期,预期收益率为12.60%,在其它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在4%-5%徘徊期间,如此高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不得不令人咂舌。
实际上,并不仅仅目前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高收益率似乎成为星展银行的标签。记者查阅星展银行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比比皆是,最高一款商品通系列1201期商品(铂金)挂钩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28%,其它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达20%以上的也多达5款,如此收益率怎能不让人汗颜?
预期高收益的另外一面
预期收益率如此高的产品,不禁让投资者有几个疑问?首先,如此高的预期收益率,能否真正达到?其次,其预期收益率有些甚至能够超过信托产品,为何没有广为人知?第三,星展银行能做到如此高收益的秘诀在哪?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搜索了星展银行的相关新闻,却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
7月26日,有媒体曝光,今年上半年到期的11370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星展银行有3款产品收益为0,星展银行还有一款产品实际收益是-10%。
7月,一款名为“捍卫财富抵御通胀”的黄金基金挂钩产品到期时,未能拿到8%的最高预期,仅获2.303%收益。
11月13日,媒体曝光,星展银行推出一款挂钩SPDR黄金基金的理财产品,持有期一年,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5%,持有到期可保本。但理财师却提醒,出现25%投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小。
11月16日,北京的华女士反映,星展银行最近在卖一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达16.2%,而业内人士却指出,超过10%收益率的理财产品都要格外注意,外资银行这类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仅仅是一个理论值,达标条件十分苛刻。
此外,“股得利”系列1118 期12个月中国龙工股票挂钩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EZDT),
2011年4月发行,当时的预期最高收益为36%,到期则亏损了5%。“股得利”系列1113期12个月保利协鑫能源股票挂钩澳元结构性投资产品,预期最高收益12%,但到期仅获0.1%收益等等,都为星展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面。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星展银行所开出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大都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其挂钩标的主要涉及股票、汇率、大宗商品,这些挂钩标的的走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产品能否获得较高收益率与产品的入场时机、产品的设计结构、挂钩标的表现等因素有着紧密关系。虽然此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很有诱惑力,但由于达到高预期收益率的条件比较苛刻,获得高收益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过去不具参考性 未来又怎样?
对于反差如此大的表现,朱亚明曾表示,“可能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时间尚短,大众对理财产品特性并不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是通过内嵌的衍生品来实现预期收益。衍生品具有杠杆作用,可以放大收益水平。”
投资者对于此是否认同呢?在面对星展银行时,又该如何选择呢?现实是,此前有媒体报道,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星展银行一位专门负责投资理财的客户经理,欲了解历史产品到期收益情况的准确信息。客户经理表示不对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当记者质疑“过往产品的投资收益情况是反映银行理财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如果投资者不了解又怎么会随便在一家银行开户、进行投资?”星展银行客户经理回应称,“此前的产品(收益)并不具备参考性,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主要是看您是否看好相关市场。”
看来星展银行是只看未来不看过去的,那是否意味着预期的高收益也是星展银行努力发展的方向,是它的一个“梦”呢?只是它过早的将这个“梦”告诉了投资者,希望投资者能够认同它这个“梦”?
对这种“梦想式理财”尚且无法盖棺论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只给投资者梦想,却迟迟实现不了,未来投资者是否还会给星展银行实现梦想的机会就无从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