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各投资企业对光伏发电这一新兴产业的前景均持乐观预期且投资信心比较高。同时,他们又普遍对电网接纳和送出光伏电能力不足、调峰电源建设跟不上光伏装机容量增长速度等问题表示担忧。
光伏电站建设超前 电网接纳能力有限
“太阳能发电行业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决定于电价和电网,在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到位的前提下,电网结构决定其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华能格尔木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松涛说。
陈松涛告诉记者,对于今年底即将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而言,最担心并网问题。受电网基础设施制约,新建电站能不能并网且满出力发电,现在还是一个疑问。因为根据此前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光伏电站协调会议纪要,在柴达木主变扩建工程完工之前,柴达木地区的光伏电站不能保证满出力。
对此,青海水利水电集团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关负责人李宏绪、格尔木阳光能源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奎等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心。
“青海水利水电集团二期20兆瓦光伏电站预计12月15日左右可以具备并网条件,但并网以后,能不能发电还要由国家电网来决定。”李宏绪说,青海电网对光伏电站并网很支持,但现在确实是受到电网基础设施的制约。
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表示,高速发展的光伏发电产业,要结合电网实际,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电站集中并网带来的压力。因此,在2012年发放“路条”时,在电站的布局上进行了优化,分散布局。
“今年的1000兆瓦电站,其中310兆瓦安排在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就是考虑到电网实际。”于小明说。
根据青海省“十二五”能源规划,到2015年,青海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要达到400万千瓦。然而,如果电网建设跟不上,这一目标根本实现不了。
“从青海柴达木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发展来看,电网建设至少滞后了一年。”陈松涛说,我认为,青海要保证“十二五”期间的400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容量送出,至少还需再建2台以上的750千伏变压器。
对此,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有关负责人刘庆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短,一个电站一般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建成。但是,对于电网、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而言,从立项到开工建设,整个程序很复杂,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光伏电站项目急剧增长的情况下,电网建设很难跟得上。
常规电源不足 调峰能力薄弱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副主任成静介绍,受光照、土地等资源状况影响,青海已并网和在建的光伏电站多集中在网架薄弱、负荷基数小的末端电网,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因而大规模并网后难以就地消纳,需要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
然而,由于光伏发电属于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调节能力差的能源,其不确定、间歇性出力特点会对电网系统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长距离输送中电力潮流变化将会给电压控制增加难度,这就要求电力调度机构要有足够备用容量来削弱这种冲击。
“保证光伏电力并网送出,不单受电网和政策因素影响,而且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北控绿产(青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亮说,光伏电站对电网的冲击需要常规稳定电源来调节,但目前的现状是,在光伏电站聚集地区,可用来调峰的常规电站和备用容量严重缺乏。
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也证实这一问题的确存在。以格尔木地区为例,到今年年底,这里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10万千万,然而目前这个区域内可用来调峰的常规电源却只有一个30万千瓦的燃气电站和一个10余万千瓦的小水电。
“大规模光伏并网以后,燃气电站接到的电网调度指令明显频繁多了,而且经常会有大范围的出力调整,这一方面对燃气电站的设备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电站出力。”青海油田天然气电力公司副经理何晓青说,长期的低负荷运行导致度电气耗增加,经测算,一年要多损耗近600万标方天然气。
为强化青海柴达木地区末端电网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提升对光伏发电送出的调节能力,2012年初,青海省政府与神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青海神华低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3亿元,在格尔木启动了一期建设2×660兆瓦火力发电项目。
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火电电源建设的推进力度并不乐观。
“进展顺利的话,这样一个电站大约26个月左右可以建成。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拿到国家发改委的‘路条’。”青海神华低炭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筹备处主任李东鹏说,迫于光伏电站的调峰压力,地方政府对这一调峰电源的项目建设很重视,但由于在宏观层面缺少政策支持,因此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展。
“破题”尚需系统性的政策支持
针对青海光伏消纳面临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到区域能源消费结构、电网建设以及调节电源支撑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要促进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超前规划并给予系统性政策支持。
第一,国家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宜结合电网实际,统筹考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划,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节奏,以确保光伏电站建设和现有电网消纳能力能够协调发展。
“此前,国家和地方新能源规划都不是很稳定。能源发展规划和电网建设就很难同步、匹配。”刘庆彪说,比如在青海,2009年提出的发展规划为“十二五”期间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但实际今年底就超过这个容量。这样大幅度调整装机容量给电网接纳造成了压力。
第二,需尽快建立与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力运行机制。一方面,在青海等西部光照资源和荒漠化土地资源丰富地区,在特高压电网等电力基础设施的布局上,有关部门宜提早规划,超前实施;另一方面,对电压支撑能力要求高、光伏发电产业集中的地区,宜通过政策倾斜,适当优先安排部分常规电源,为电网提供无功电压支撑和调峰支撑。
“从目前青海的情况来看,光伏电站发展的后劲仍然很足,而且在欧美‘双反’背景下,组件价格下跌,国内尤其是西部资源优势地区的光伏应用市场必定会迅速发展。”李红亮说,通盘考虑电网结构调整和常规调峰电源布局已经和完善光伏发电相关政策一样,迫在眉睫。
第三,制定有利于新能源全额保障收购、新能源电力优先调度、新能源安全稳定生产方面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太阳能等光伏电力能够并得上网,发得出电。
第四,严格执行光伏并网相关标准,适当提高光伏发电准入门槛,引导光伏电站资源向具有技术优势、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发电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