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这是我们把握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有机遇也有挑战,希望和困难并存。
从城镇化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从货币财税政策到产业结构调整,从物价房价到股市汇市,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盘点会议“八大看点”,并作出全方位解析,力图为投资者描绘一幅定位精确的经济发展版图。
改革提速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会议同时还要求“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这些表述都凸显出高层推动改革的决心和行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会议还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改革”已成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也被认为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最根本的举措。有专家说,在影响中国经济的诸多因素中,推动机制体制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最需要来自高层的推动。“改革需要中央决策者有大的魄力,痛下决心去推进。”
决策层明显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我国最大的红利。“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下一步的改革,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这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同时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并且,会议还要求“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这些表述都凸显出高层推动改革的决心和行动力。
在谈到下一步的改革步骤时,李克强说:“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领域,目前的工作重点包括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添新引擎
启动内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推动城镇化,刺激投资与消费,并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转型。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业内人士认为,城镇化已经到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绿色产业空间巨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眼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蓝皮书称,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突破60%。
蓝皮书指出,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对更加严峻的空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杨中川认为,以往以高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发展方式将无法持续,中国需要走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这条新型的城镇化之路已经初见端倪。一年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公布,实现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零的突破”。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必然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扩大内需成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重点在内需,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至关重要。市场观点认为,服务性消费、网络购物、物流等领域有望受益。
在世界经济低迷之势一时难以扭转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集中在内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过度依出口,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重点在内需。”经济学家张卓元说,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将是重要看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扩内需应当以消费为重点,但在目前情况下,投资也不容忽视。
那么,新的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在哪里?谁能替代以往汽车和房地产对经济的带动性作用?
张卓元说,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等。因此,上述领域会逐步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市场观点认为,教育、医疗、养老,以及配套产业,将是资金重点关注对象。而服务性消费、网络购物、物流、农业等领域或成下一步消费新增长点。
在投资领域,有专家提醒,稳投资同时要注意优化结构,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同时,不能因为要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而盲目推进,形成新的产业过剩和资源浪费。
“消费增长点只能培育,不能硬拉。”张卓元说。
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房产税扩容或有实质进展
“限购”是调控红线,还要从严执行;“限贷”政策预计仍会延续,而扩大房地产税试点预期也会有实质性进展。
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意味着“限购”、“限贷”政策还会延续,而扩大房地产税试点预期也会有实质性进展。16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必须坚持调控,限购是调控红线,还要从严执行,并且房产税应尽快推广试点,甚至在全国推广。对此,财科所所长贾康(微博)向记者表示,中央政府已经多次透露深化改革的信号和决心,因此房产税务“扩容”是板上钉钉,预计明年全国“两会”前后会有明确方案。
“如果2009年楼市温度为100度,2012年1-2月楼市陷入冰点,目前的楼市温度在50度左右,只有在限购与限贷持续的情况下,市场才不会出现全面抢购。”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
“调控初步见效,来之不易;限购根本不具备放松的条件。”王珏林再次重申,必须坚持调控,限购是调控红线,还要从严执行,并且房产税应尽快推广试点,甚至在全国推广。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预计,明年在增加楼市供应方面,在加大新增供应量的同时,或将通过相关的制度、政策、税收等手段,促使目前存量房市场中大量的空置、闲置的“黑灯房”供应到市场中来。
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建议,2013年要细化和严密限购政策,堵塞和纠正各种企图改变政策的行为。同时,将扩大房地产税试点作为稳定预期和深化住房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
积极财政政策定调结构性减税仍唱主角
2012年结构性减税的额度约为900亿元,对于明年减税重点,营改增进一步扩围和企业所得税减税将是重要方向。
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持续。会议指出明年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记者获悉,营改增扩围和企业所得税减税或将成明年减税重点。而在财政支出方面,会议则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继今年后,结构性减税将作为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核心贯彻执行。对此,社科院财经院专家说,根据测算,2012年结构性减税的额度大概为900亿元,其中增值税和个税减税发挥了最大作用。而对于明年减税重点,营改增的进一步扩围和企业所得税减税则将是重要方向。
营改增是目前最大的一项结构性减税,社科院表示,今年营改增带来的减税额度约为500亿元。而据国税总局测算,改革向全国扩围后带来的减税总规模将超千亿。
记者从国税总局相关人士处获悉,明年通信业将很快纳入改革范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改增或将随后稳步展开。
在财政支出方面,目前经济建设投资类支出占宏观财政支出的比重已接近40%,而医疗和社保就业等支出占比仅为20%。专家预计,未来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将是投入重点。
货币政策继续稳健首提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市场预期,“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提法则是首次,颇为新颖。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市场的一致预期,“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提法则是首次,颇为新颖。分析人士指出,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符合目前实体经济的需求,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要注意内部结构的调整,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回顾以往提法,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1年3月和2012年3月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定调均是“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而此次提出“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则是首次。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分析,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契合稳增长的需要。目前宏观经济领域取得阶段性稳定,但是微观领域的信心和企稳迹象还需要稳健中略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巩固。因此,适当扩大融资总规模符合微观经济需求。
同时,社会融资总规模在扩大的同时,需要调整内部结构。盛宏清认为,一方面要向债券、股票、委托贷款等融资渠道适当倾斜,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小企业信贷的比重,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重。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实在在增长”成最热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表明对明年经济增长抱有信心,对于经济增速达到目标之上是有信心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驱动创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表明对明年经济增长抱有信心,对于经济增速达到目标之上是有信心的,只有这样才能将重心放在经济增长质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三季度更是跌至三年半以来新低。为了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包括加快项目审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出台稳定外贸措施等。随着这些措施显现成效,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势头企稳回升势头明显,今年经济增速超过年初制定的7.5%经济增长目标完全没有问题。
基于宏观经济已呈现企稳回升趋势,加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明年仍会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市场对于明年经济走势预期很乐观,认为明年经济形势会好于今年。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重点
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一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尤其是“两头在外”的产业过剩矛盾尤显突出,例如光伏产业。
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教授剧锦文说,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一些产业产能过剩矛盾,尤其是“两头在外”的产业过剩矛盾尤显突出,例如光伏产业。光伏产业代表了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光伏企业在减少国外市场份额的同时,应该扩大内需市场,消化过剩的产能,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包括支持消费方面的扶持政策。
除此之外,钢铁、水泥等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也日益严重。剧锦文认为,产能过剩属于市场经济发展必然的环节之一,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前景的行业,政府的职责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