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日宣布每月增加购买450亿美元长期国债,被一些市场人士和媒体解读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政策。但实质上,这是9月份宣布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的延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QE3的“庐山真面目”。
QE3真面目终揭晓
美联储今年9月13日宣布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就业市场前景出现显著改善,被市场解读为QE3“靴子落地”。但事实上,这并非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主张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鸽派官员的初衷,而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妥协的结果。美联储12日宣布的新购债计划,即每月同时购买45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或许才是QE3的“庐山真面目”。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9月份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鸽派官员主张用更大规模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国债购买计划替代正在执行的“扭转操作”,但遭到鹰派反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终采纳了妥协方案,继续执行“扭转操作”到年底,即在每月购买约450亿美元长期国债的同时卖出同等数量的短期国债,并启动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新购债计划。上述操作意味着美联储持有的长期债券规模将每月增加850亿美元,但整体资产负债表每月扩张不会超过400亿美元。
随着“扭转操作”将于年底到期,美联储持有的三年期以下国债已所剩无几,无法再像以前进行“卖短买长”的操作,只能通过直接扩张资产负债表扩大购债规模。而如果不继续购买长期国债,将会令市场感到意外,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利率上升和金融环境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下降,这是美联储不希望看到的。
另外,近期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改善缓慢,通胀水平回落,加之“财政悬崖”逼近,也使得中间派官员被说服支持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对冲潜在下行风险。
伯南克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的最新决定并不是什么政策转变,而是9月份QE3政策的延续。因此有关QE4的说法并不妥当。
保持每月850亿美元购债节奏
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期间,平均每月购债约1150亿美元,累计购买1.725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相当庞大,但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挽救金融体系;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期间,美联储平均每月购债约750亿美元,累计购债6000亿美元,总体规模下降不少,当时旨在应对通缩风险和刺激经济复苏。
考虑到美国当前整体经济形势好于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期间,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力度已超过QE2期间的水平。此外,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美联储刺激经济的雄心已远小于QE1推出之时,QE3的刺激力度不大可能继续加码。
虽然伯南克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减少“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联储可以略微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但他相信国会会就财政问题达成协议,“财政悬崖”不会全部发生,因此不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从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来看,其对“财政悬崖”问题的解决持乐观态度,意味着QE3暂时不会继续扩容。
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副主席耶伦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达德利组成的决策核心强力支持QE3,鸽派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鹰派已被边缘化,在就业市场前景出现显著改善前,QE3力度减小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预计QE3期间的大多数时间都将保持850亿美元的购债节奏。
QE3或持续至2014年
虽然美联储宣称QE3不设规模上限和执行期限,但其实并非真正的“无限量”和“无止境”宽松。从美联储当天下调今后几年失业率的预测可以看出,美联储事实上已经考虑到未来经济好转的可能,开放式的购债承诺也旨在为未来政策退出预留空间。从美国就业市场的改善趋势来看,QE3持续至2014年、总规模超过万亿美元的可能性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美联储当天同时宣布,只要失业率在6.5%以上,同时预计未来一两年的通胀率不超过2.5%,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当前零至0.25%的超低水平。这是美联储首次为加息设置明确的经济条件,旨在引导市场利率预期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自动调整,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不是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的标志。
分析人士认为,整体就业市场前景,特别是失业率和每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数是决定QE3延续的关键指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11月15日公布的调查显示,许多交易商认为“就业市场前景显著改善”意味着每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数保持在20万人以上至少持续6个月;还有一些交易商认为失业率需降至7%左右,美联储才会考虑停止量化宽松政策。
根据美联储当天公布的最新预测,美国失业率将在2013年第四季度降至7.4%到7.7%,2014年第四季度降至6.8%到7.3%,2015年第四季度降至6.0%到6.6%。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美联储最早将在2014年结束QE3,因为届时失业率将降至7%左右。
彭博社12月7日至10日进行的经济学家调查预测显示,QE3将至少持续至2014年第一季度。按照每月850亿美元的购买规模计算,QE3总购买规模将在1.1万亿美元以上。
作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风向标,美联储引导发达经济体央行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似乎誓将宽松政策进行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然而,美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货币宽松力度不够,而是财政政策受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以及传统借贷消费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决策者对于量化宽松并没有多少经验,这项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经济难题,反而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货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并通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渠道对新兴经济体等产生负面溢出效应,为未来全球经济埋下严重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