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财政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财政支出10.49万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7.9%,而年初的预算安排为12.43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最后一个月有近2万亿元待支。如果考虑到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额超过预算额的9%,那么年底支出的钱可能会更多。专家认为,年底这么多预算,容易形成滥支出和突击消费。
网民认为,每逢年末政府部门“突击花钱”的行为已持续多年。要彻底消除年底突击花钱之怪象,改革财政预算体制固然重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是关键,同时应进一步细化预算项目,加大财政收支透明度。
预算体制有待完善
署名“张立伟”的博文认为,这种预算体制具有明显技术缺陷,比如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而审批预算的人代会则是在3月初才召开。这种安排导致预算在审批前已被各部门私自小心的执行,制造了“前缓后急”的支出节奏;比如预算编制实行“基数预算”,即每年在上年预算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额,这会鼓励各部门花光预算结余,防止第二年预算减少等等。
网民“灯塔之声”认为,财政年底“突击花钱”这一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相关预算制度有关。因为相关法规规定,年底预算拨款未用完者,相关款项不能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这里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预算怎么出炉的,为什么会和实际支出相差这么大,而且是预算比实际需求多出很多。
支出应尽可能惠及民生
网民“王传言”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花掉预算,各行政机构大可以将这些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文化厅的政府采购,省出来的钱是否可以用于提高各乡镇文化站的其他硬件建设、专业人员的培训?或者用于偏远乡村文化站点的建设,让更多的乡民能够享受文化福利?这样的突击花钱或者还情有可原,毕竟是坚持了财政为民的思想,也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网民“lqbwyl”认为,每年年底政府和事业单位都要突击花掉几万亿,这说明财政预算制度有很大问题。如果没花掉预算的钱,那么下年度上级就会缩减预算,这就导致年底各部门乱花钱。如果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把省下来的钱花在民生上,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啊。
预算要透明 监督要加强
网民期待在科学编制财政预算的同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财政收入惠及人民。
网民“黎友焕教授”认为,突击花钱的机理就是“今年花的多,明年给更多”的机制,这完全是财政部门作为社会主管资金的衙门心态和衙门作风造成的。类似财政支出透明和细化问题,财政部门更应该去管,且应该是公开的。同时财政部门应对年底突击花钱问题进行反思,社会各界包括人大都应该对财政部门的工作加强监督和检查。
有网民认为,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关键,只有让每一项财政收入支出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问责权落到实处,严格监督、严厉问责,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突击花钱的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