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政府突击花钱隐忧再起 完善制度方能消疑虑
2012-12-12   作者:叶健 郑钧天  来源:新华08网
分享到:
【字号

  年关将近,“突击花钱”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推算,仅12月一个月财政支出就将达到2万亿元,进一步加重了民众对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担忧。针对民众质疑“突击消费”的声音,专家认为,质疑的背后是财政开支的透明度和预算细化程度的不够。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严格,“突击花钱”必将得到有效遏制,公众的疑虑也会随之释然。

  ——年底2万亿元待支 预算体制决定集中支付

  近日,广东佛山南海区采购Windows8价格过高在网上引起热议。尽管调查证实采购过程合规,但公众对突击花钱的质疑却未见缓解。
  财政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财政支出104896亿元,其中11月支出12160亿元。而根据年初财政部公布的预算安排,2012年全年的财政支出为124300亿元。这意味着,12月单月将有近2万亿元待支,考虑到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额超过预算额9%,最终12月的支出甚至可能超过2万亿元,接近全年财政支出的1/6。这进一步加重了民众对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担忧。
  对于“突击花钱”的质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记者,不能否认有些部门的确存在“突击花钱”的行为。但是12月开支2万亿元,其实更应该被称为“集中支付”,而不是“突击花钱”,这是由我国的预算体制决定的。
  据了解,我国的预算执行基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又分为人员工资和公务经费。一般而言,人员工资是每月比较固定的支出,但是公务经费和项目支出则有可能出现月度不均衡,像工程款项支付、专项采购等基本上都会放到年底执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斌认为,之所以很多款项会放到年底支付,是因为预算周期和自然年并不同期。我国每年的预算周期为1-12月份的自然年,而预算案提交全国人大审查为每年的3月份,这就造成了审查周期和自然年的不同步。“这样一来,尽管预算早就提交上去了,但很多部门要等到下半年才能拿到资金,这就造成了延迟支付和集中支付。”

  ——“突击花钱”虽受制约 民众疑虑仍难解

  数据显示,近四年来,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从2008年到2011年分别为26.8%、26.3%、20.3%和18.6%;今年的比重有望进一步下调。专家指出,这说明年底突击消费的情况已经逐步改善。
  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突击花钱’的现象已得到有效的遏制。尤其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相关部门只有预算额,但手中却并没有钱;招、投标制度则让财政开支的公开性进一步提升,避免了不合理的开支。”
  尽管如此,民众对“突击花钱”的疑虑尚存。分析人士指出,民众的质疑,其本质是对财政支出合理性的信任危机。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的纳税人意识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显示,与之相应的公民知情权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对此,白景明表示,老百姓的关注和质疑是正常的。“首先,大家对预算管理制度不太了解;其次,大家也在怀疑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比如,老百姓会认为很多支出根本没有必要,或者不需要用那么多钱。”
  张斌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归根到底,大家不反对花钱,而是反对乱花钱。”

  ——专家建议:预算须细化、收支须透明、监管须加强

  专家建议,要想根治“突击花钱”和消除公众质疑,政府应进一步细化财政预算项目,提升各级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并继续加强对财政收支体制的监管。
  张斌认为,对于整个财政制度而言,预算是起点也是重要的参照点。但是现在预算做得还不够详细,因而在后期执行和监督时就缺少了明确的依据。“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花了多少钱,却不知道这些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老百姓才会有所质疑。”
  张斌建议,加强预算前的论证调研和细化预算项目清单是当务之急,因为“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预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续监督的质量”。
  白景明也强调,政府首先应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让大家全面了解预算管理制度;同时,也应该向公众解释清楚预算的钱花到哪里去了,带来了哪些效果,解释要细化,不要笼统。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则指出,与预算相应的是决算。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我国的预算执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追减,随意性比较大,对追加追减的解释也不够。因此加强对决算的强调有利于加强对上一年度的分析和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系教授胡怡建则表示,在财政支出更加透明化的同时,政府还应继续加强有效监督。“尽管财政制度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如果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摆设。”他进一步提醒说,“尽管国库支付制度和招投标制度能够较好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管,这反而会成为集中舞弊的工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又见突击花钱 2011-12-05
· 突击花钱的制度反思 2011-12-05
· 突击花钱,真是“预算”惹的祸 2011-12-02
· 如何破解财政年底突击花钱顽症 2011-12-02
· 财政部:坚决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2011-12-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