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基金纽银梅隆3公募17亿规模摇摇欲坠
2012-12-10   作者:李沪生  来源:理财周报
分享到:
【字号

  或许是平静背后总隐藏着些不安分,胡斌这个名字近期又再次挂在业内多名人士口头。“听说这次是真的要走了,很确切的消息。”不止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
  而就在今年11月底,纽银梅隆方面才刚对胡斌离职一事作出回应称,在明年7月份之前,胡斌是不会离职的。仅仅过去了两周时间,这无疑是给了纽银梅隆当头一棒。
  记者通过可靠渠道了解到,就在纽银梅隆方面作出回应之后,双方股东便召开了董事会对此事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了胡斌的离职。
  “据说是外方股东罢免了他。”业内人士再次透露。
  其实在记者多方面了解后发现,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大多会碰到股东方不合这样的问题,小则日常摩擦,大则争锋相对,不少总经理都是处在这样尴尬的暴风中心,胡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股东方的博弈中牺牲的,胡斌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胡斌离职或所困业绩表现

  “听说是真的被罢免了,我们都听说了。”连续多个基金公司内部员工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记者跟踪了解到,就在11月底,纽银梅隆中外方股东召开了董事会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了胡斌的离职。据悉,胡斌此次离职与股东方不无关系,双方股东认为其这两年来并未取得应得的业绩,从而对其意见颇多。
  2010年7月,胡斌曾在一大型会议上表示,纽银梅隆要在未来三年内做到:做好业绩、树立品牌、完善产品线三大目标。如今,3年时间即将过去,他又完成了哪些目标?
  两年多来,纽银梅隆仅发行了三只基金,第四只基金正在募集中,截至12月5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成立的两只基金纽银策略优选和纽银新动向今年来的收益率分别为-12.62%和-10.07%,可以说表现欠佳。
  而同样在2010年,胡斌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市场低迷是发行的良机。然而平均每年发行两只基金的频率也并不能印证其誓言,如今其下三只基金平均规模仅5.37亿元,偏股型基金纽银新动向最新规模仅为0.71亿元。截至2012年三季度的数据披露,纽银梅隆基金公司规模为17.79亿元,虽较之2011年底的7.58亿元规模上涨超10亿元,然而对于一家基金公司来说,10亿元并不能带来多大的利润。
  据纽银梅隆一内部员工透露,其公司现在依然处于亏资本金的状态,靠几只基金的费用根本养不活全公司上下的员工。
  “其实胡斌也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业内好多人都不喜欢他,总是容易得罪人。”沪上一大型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
  资料显示,胡斌1999年起历任梅隆资产管理集团Standish(波士顿)高级定量分析师、副总裁;2006年创办集团旗下对冲基金公司——系数全球公司,并担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2008年起负责纽银梅隆集团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海外资历毋庸置疑。
  然而其在公司却未能取得应有的权力,据可靠人士透露,胡斌在公司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他想招人他想发产品,股东方都不让他做,你说他一个总经理做的难过吗?”
  纽银梅隆双方股东之间在很多公司的日常运作上会产生分歧,而胡斌则成为了双方股东博弈之下的牺牲品。记者了解到,纽银梅隆公司至今都没有副总及总助职位,胡斌之下便是各个部门的总监,很多事情都是胡斌亲力亲为,而股东方的制约却让其事事无为,规模、业绩、品牌,对纽银梅隆来说,两年多的时间都未能形成一定的影响。

  纽银梅隆规模业绩双杀

  其实,纽银基金的诞生受到了业内较多的关注。其成立于2010年7月20日,是时隔三年后,证监会批的第一家基金公司,也是国内第61家基金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亿,中方股东西部证券出资51%,外方股东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集团出资49%。
  从公开资料来看,公司外方股东背景强大,纽银梅隆集团为美国第六大、世界一流金融机构,其拥有逾200年的金融服务业界盛誉与强大的海外投资。
  而其成立伊始,不仅委派了纽银梅隆集团中国区业务负责人胡斌出任总经理职务,更是从各大基金公司挖来了不少重量级人物,例如华宝兴业明星基金经理闫旭、中欧基金副总陈鹏、华富基金市场总监林烨含。按照胡斌的理想,他要以其全新的海外市场理念,加之完美的团队,用3到10年的时间,将纽银梅隆基金打造成中国基金业的一流公司。
  其也不止一次表示,机会存在于毫秒之间,然而其个人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根据其中方股东西部证券公布的上市首份半年报,也就是今年的半年报来看,纽银梅隆基金所带来的业绩并不能让股东方满意,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5.64万元,亏损1298.92万元。最新数据显示,公司首只基金——纽银策略优选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为3.59亿元,相比成立时的10.63亿元,缩水了66.23%,而纽银基金募集的第二只产品——纽银新动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也由成立之初的3.47亿元缩水到0.71亿元,缩水79.54%。
  此前也有不少基金公司的人向记者表示,如今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新基金的发行也越来越谨慎。2012年前几个月,纽银基金一直没有新的产品推出,直到6月底,才发行了纽银稳健双利债券,首募规模14.618亿份,而该基金如今规模为11.79亿元。这样的成绩对股东方来说,真的难以接受,于是便将火气撒在了胡斌身上。“他是处于一个矛盾的地位,中外方股东都不喜欢他。”
  然而,中外方股东的博弈不光表现在这点上。一业内人士透露,西部证券在公司仅仅安排了督察人员,日常的事务都交由外方股东安排的人员去完成。这也造成了西部证券在公司并未取得其所持股权相应的话语权。

  中外方股东博弈总经理总被架空

  其实中外方股东之间的博弈不仅仅存在与纽银梅隆一家基金公司,多家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之前有一家基金公司关于新基金的讨论会上,外方股东强调只有在提高已发行基金回报率的基础上才可以发行新基金,投资者满意度决定资金的流入。中方股东则认为中国市场在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机会出现,从来提供了新基金发行的机会。仅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中外股东方在意见上的分歧。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73家基金公司中有41家为中外合资,占比超过50%,中外合资基金也成为了一个趋势。
  早在2001年,国外机构就已有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想法,也就是在那一年,证监会对国外机构的进入大开绿灯,期待其能给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注入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合规风控体系。
  十余年过去了,证监会曾经的希望变成了事实,在投资理念和合规风控体系上,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多数合资基金停滞不前的规模和无休止的股东方纠纷。
  归根结底,中外方股东都希望为自己所代表的资本方捞得更多权力和利益。
  “总经理被架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总经理是属于管理层的,管理层是一定会受到董事会和股东方的制约的,董事会和股东方会决定公司的长远战略,总经理就是一个具体的执行者,如果很多事情在董事会达不成一致或者是有矛盾,那一定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发挥。”上海证券代宏坤向记者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如今国内合资基金公司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董事会由外方股东委派,高管的任命及日常的运作都由外方股东参与,而中方股东则更多地在投研方面下功夫。若是双方沟通默契,则一切安好,公司运营正常,一旦双方在意见上产生大的分歧,则会造成公司之间的内耗,很多决策都无法落实。
  而国内投资政策的多边性也让外资股东措手不及。比如2012年3月,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退出金元比联,出资五年最终戴着一顶亏损3300万元的破帽子离开。又比如,泰达宏利在外方股东的不断轮换中二度更名,湘财荷银和泰达荷银都是它的前身,两家外资股东都选择了撤退。
  另外,2010年8月,出于“外资机构只允许持有一家中国基金公司的股份”的规定,同时持有申万巴黎和海富通两家股权的法国巴黎银行,无奈退出申万巴黎,接盘者为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
  而今年,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的外方股东荷兰国际集团将所持的股份均出售给招商银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外资来说,他进入中国市场只是一个全球布局,他会做一个全面充分的战略评估,如果他认为中国的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他的吸引力不大,看不到赚钱的希望,他会选择撤退,这可能是每家不同的考虑,他一定也会考虑他在全球的位置。”代宏坤再次表示。
  然而这也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国内多家基金公司仍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外资的进入不仅在资金和投资理念上给予了大量的帮助,更能够给国内公募行业完善产品线布下一条捷径,例如QFII、RQII、专户以及一些对冲基金的理念。
  “归根到底,要合作,就一定要双方沟通好,这在长远来看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代宏坤最后总结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