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到期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已有100款左右,《经济参考报》记者观察到,到期出现亏损的大多与挂钩股权、信贷资产、外汇等结构性产品有关。
临近年末,在资金回笼压力下,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发行升温,收益率高且投资周期缩短。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庞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需要通过这类产品募集资金来绕道信贷规模。
理财产品预期高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年末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高,但实际上,预期高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收益率通常是指预期收益率或者最高预期收益率,这取决于其预测模型中的变量、测算数据来源以及计算方式,但对于挂钩股票、基金、黄金价格等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来说,“由于发行这类产品的银行必须在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能力上达到相应的水平,一旦对标的金融工具市场的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就容易造成结构性产品到期不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分析称。
根据理财产品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前11个月有约25000款理财产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保守估计,有接近100款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整体达标率在98%左右,其中仅11月份就有超过20款未达到预期收益率,有6款为南洋商业银行发行的挂钩于外汇汇率的结构性产品,2款为广发银行发售的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
总体来看,今年前十个月,有超过60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挂钩黄金价格和汇率的产品成为“高危”品种。从市场层面来看,普益财富理财产品分析师叶林峰同样认为,“一方面部分发行银行在产品设计中设定了难以达到的触发条件,因而无法令产品获得令投资者满意的收益;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虽然积极跟随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预判,但是部分产品由于预判方向错误或者时点没有‘踩好’使得产品收益率不甚理想。”
除此之外,到期出现亏损的理财产品也在今年频频出现。同样根据理财产品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去年到期的18742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出现亏损的情况接近3%,出现亏损的大多是一些挂钩基金、股票、股权、信贷资产等的结构性产品。业内专家认为,去年欧美债危机动荡全球金融市场,新兴国家也被高通胀困扰,经济有所下滑等都加大了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不少挂钩基金、股票的产品遭创,亏损较为严重。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股权投资类产品,通过银行代销在私人银行业务渠道中销售,一旦银行对该类产品在设计上没有采取结构化的方式防范风险,或风控能力不足,出现亏损的概率就较大。
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暗地“入场”
某银行近期的理财产品兑付事件升级,而该产品就是股权投资类产品。据披露,该类产品有四期,投资50万元起步,预期收益率达11%-13%,有70多位合同签约人,规模合计约1.19亿元。由于该产品的管理人为通商国银资产管理公司,因此,这款产品就属于典型的地下私募,不可能通过审核进入到正常的银行销售渠道的。
然而,在投资渠道缩窄的客观背景之下,不少机构开始打着“入伙股权投资计划,享受超高回报率”的招牌,将股权投资产品暗地瞄向了普通投资者。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股权投资门槛高,股权投资一般投资的都是未上市企业,能不能成功有不确定性,不可能有“保本”之说,而且周期很长,流动性差,这类产品不应该向中小投资者开放,如果有银行代售这类产品,一般也是通过私人银行渠道,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高净值客户进行销售。如果消费者遇到银行公开宣传、承诺固定收益或者“保本”以及起点过低的股权投资产品,那么就属于违规。
某省银监局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投资渠道收窄,高收益理财产品容易吸引客户购买,另一方面,现在有不少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披露不透明,这就存在风险隐患。”
还有分析认为,近两年来,国内银行支行层面屡屡曝出问题,其中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银行网点众多,对于末端管理欠缺,而客观上则是金融管制下,资金从银行体系内的外溢。
绕道信贷规模 年末银信理财产品创新高
低风险理财产品的较高收益与信贷资产入池有关。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称,在利差保护之下,中国的大企业贷款具备非常好的风险收益配比。通过配置低风险信贷资产,银行理财产品能够提供低风险基础上的较高收益。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达到6万亿元。“实际上,现在银行理财规模庞大,信托产品大量发行,地下金融猖獗,民间高利贷成风,这都与信贷规模管制有关,该规模放大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不大,该收紧的信贷规模的金融机构,没收紧。因此,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建立资金池,通过购买银行间市场债券、投资信托受益权等形式,进行变相贷款,以弥补贷款规模不足。如今股权投资的理财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上述银监局人士进一步表示。
据了解,有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写明,所募集资金将按比例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公司债等领域,银行再用募集而来的资金发放贷款。
此外,在将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转化为同业存款的同时,信托公司为银行暗地发放贷款也提供了重要渠道。比如由贷款方委托放某信托公司成立一个信托计划,再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通过该信托向贷款方发放信托贷款。因此,临近年末,资金回笼的压力使得银信理财产品发行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银信理财产品收益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但进入11月后,银信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投资收益则双双走高,其中11月最后一周,共有31家银行和7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289款银信理财产品,创下今年以来单周银信理财发行数量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