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曾经口碑名声都很好的瑞士银行业,因严格保护客户私人信息,这些年与列支敦士登、英属维尔京群岛一起,成为被美国、德国的税务部门穷追猛打的对象。
本月4日,瑞士联邦财政部发布公报称,同意其金融机构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境内账户的有关情况。这是否意味着最为坚固的"金融隐私堡垒"被攻破?
瑞士联邦财政部4日发布公报称,根据瑞士与美国3日在华盛顿草签的一份协议,瑞士同意其金融机构执行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境内金融机构账户的有关情况。
根据双方协议,瑞士金融机构无需向美国税务部门通报美国公民在瑞士的养老金、财产损失保险等账户信息。这一协议需经过瑞士联邦议会上下两院批准方能生效,协议具体内容需待双方正式签字后才能予以公布。瑞士银行家协会和瑞士基金协会4日分别发表声明,支持瑞美两国就美国公民在瑞士金融机构账户问题上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根据美国2010年3月18日生效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有关规定,外国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必须将美国公民账户信息交给美国税务机构,否则将被视为不与美国政府合作。若“不合作”的外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有收入所得,美国将对其在美国收入课以30%的惩罚性税收。
北欧小国瑞士的支柱产业是金融业,严格的《银行保密法》为瑞士银行赢得全球客户的信任,也吸引了境外大量存款。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避税天堂"这个不太好听的名字也扣上了瑞士的头顶。
新闻链接
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瑞士坐拥大大小小银行5千多家,其中每1400多人就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瑞士在国外还开设400多个分行,而国外银行在瑞士的机构也有200多家,可以说没有银行就没有瑞士,从这个数量级就不难算出瑞士银行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不过在这儿存钱待遇不同于其他银行,储户不但得不到利息反而要向银行缴纳管理费,即便如此全球仍有1/3的私人财产存在这里,因为它有极其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就是打死也不说"。
正因为它的隐秘性,缺乏透明度,各国政要、商业巨子、演艺明星都很踏实的把钱放在瑞士银行,而它也因涉嫌帮助客户逃税饱受外界诟病,有个雅致的名字"避税天堂"。
然而从2009年美国政府掀起查税风暴后,瑞士银行开始向美国开口了,双方签署了一份可以绕过瑞士银行保密规定的查税协议,并先后向美国查证部门提供的近5000份客户资料,协助美国政府海外追金。有分析说,"避税天堂"或将不再是富人资产的保险库。
曾经被客户大赞"守信誉"的瑞士银行业,未来可能会向各国税务部门开口子,而"避税天堂"或将也会失去它的优势。这究竟是瑞士银行心甘情愿之举,还是不得已所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对此作出分析。
向松祚: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任何机构、任何人到瑞士去询问客户的存款或者账户信息,他完全有权利拒绝回答。这就使得世界上很多富人包括一些有过犯罪记录或者逃税人把帐户开到瑞士银行里去,有人甚至达到了数百亿美元或者数千亿美元的规模。
在2009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最后以瑞士的妥协告终,瑞士联邦银行等把超过4000多个客户信息交给了美国税务当局,美国税务当局根据这个发现确实有一些美国公民在海外偷税漏税的情况,所以我想达成这次的协议,瑞士联邦政府是迫于大势所趋,当然更主要是迫于美国政府方面的压力。
现在瑞士联邦政府和瑞士银行很难再拒绝全球的这种要求,或者他们很难再抵挡这种全球的主流态势,因为各国政府现在都在加大反腐的力度,除了把人抓起来以外,还要把偷逃的财富追回来。
G20的多次会议上都谈到如何监管避税天堂的问题,对于美国来讲,因为他是一个全球性征税的国家,只要你是美国公民,在全球任何地方赚的钱都必须要缴税,确实有一些美国公民他们在海外赚了钱不想交税,美国政府为此非常恼火,这当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主要是一个社会公正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想瑞士联邦政府也好,瑞士银行界也好其实他们认清了世界的趋势,这就是他们有愿望来修改银行保密法的原因。
尽管各国的税法有差别,但是我想反对偷税漏税各国都是一致的,我相信对避税条款也会做出相应的修正,当然这个修正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各个国家还有一些避税天堂来说,有一些避税是合理的,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就要进行相应的改正。
对于瑞士采取这个办法以后会不会削弱瑞士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短期来讲瑞士银行协会他们也做过一些评估,短期肯定是有一些影响的。从长期来讲其实这个影响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瑞士它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或者欧洲一个主要的金融中心,主要还是因为产品非常的丰富,金融服务非常的周到,而且各方面的交易费用也很低,我想这个是它的主要的优势,至于客户保密,过去特别在动荡的年代肯定对他是个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全世界大的格局变化的条件下,瑞士率先走一步也许在长期来讲他会更加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