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国家动漫园 |
冬已渐深,站在滨海新区海河开启桥上放眼望去,几十台塔吊长臂高扬,一幢幢大楼正拔地而起,规划中的世界最大金融区于家堡雏形初显……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作为国家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自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滨海新区要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要求,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八大支柱产业引领新区驶上快车道
GDP从2010年的5030亿元,到2011年的6206亿元,跨越千亿元台阶背后是支柱产业驱动的结果。作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纺织八大支柱产业异军突起,牵引着新区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天河一号’的安装与调试,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获得广泛应用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自豪地说。
以“天河一号”为中枢,滨海新区高性能计算与存储越做越强。它连同以三星、摩托罗拉为引领的通信业,以中环、中兴、中星微电子为代表的物联网一道,共同构成了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脊梁”。
在中航直升机和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两大项目落地后,滨海新区航空产业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后者作为空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条总装线,今年将交付投产后的第100架飞机。
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表示,5年内将规划建设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打造世界级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成后,地均产出将达到每平方公里75亿元。
八大支柱产业实践着滨海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的目标,是新区开发开放成果的集中体现。
“十大战役”打造开阔新天地
南港工业区投资总额达760亿元的多个石化项目建成投产;中心商务区33座楼宇达到30层以上或已经封顶;东疆保税港区融资租赁实力不断扩大,租赁总资产近50亿美元……
以功能区开发建设为载体,滨海新区从2009年起全面打响了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十大战役”,涉及总投资1.5万亿元,掀起了新区开发建设的新高潮。
在“十大战役”中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占地3平方公里、历经40年污染的水库,目前已得到彻底根治。根据生态城规划,这里将变身为新区生态观光区。
污水库治理只是生态城剧变的缩影。该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孟宪章说,开发建设4年来,这里从一个由盐碱荒滩、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组成的不毛之地,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现代宜居城区。
总投资80亿元,集电影融资、影视制作、全球发行等多功能的“中国坞”环球影视服务总部基地不久前落户北塘经济区。投资人吴征认为,“中国坞”将打造一个电影产业的服务平台,将与“好莱坞”开展广泛合作。
滨海新区与好莱坞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十大战役”不仅仅是十个简单的大工程,而是整体推进的十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事关整个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战,是滨海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十大改革”铸就发展源动力
滨海新区“十大改革”是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确定了10大领域的26项重点项目,闯入了改革的“深水区”。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滨海新区分三步“抓大”“提升”“织网”,加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建设,着力提升、建设一批“三甲”医院,推广社区医疗中心。通过公立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两手抓,新区正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用社区经费享受大医院专家的服务,并最终实现大病不出新区、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
目前,新区常住外来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数量,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在全体社会成员间的均等化。因此,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提出,在确保户籍人口中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基础上,重点解决外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中“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2011年全年,新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9万平方米,共40793套。除创造性地打破户籍限制,将外来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了20多万职工的住房需求。
“十大改革”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触角延伸至金融创新、涉外经济等更多领域。“十大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大大激发了新区的创新活力,引领新区向着全面实现国家赋予的改革发展目标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