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科学发展基层行]沪昆高铁来了
2012-11-30   作者:记者 张彬 谭剑/湖南溆浦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过河有大桥,山路变车道,有了中隧人,致富不迟到……”这是湖南溆浦县当地老百姓正在传唱的一首歌谣,讲述的是沪昆高铁路经此地给带来的山乡巨变。
  “现在,通往县城的长途汽车通了,我们可以走出大山,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将来有了高铁,生活也会步入快轨道。”当地一位大叔高兴地说。
  路经溆浦县境内的项目是沪昆高铁湖南段六标段的一部分,六标段全长27.8千米,拥有全长25.8千米的雪峰山隧道群,跨越三个县,溆浦县是其中的一个,由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承建。
  溆浦虽有火车站,但是还没有高铁经过,更别说有高铁站。沪昆高铁的“到来”,让溆浦县也进入了“高铁时代”,假以时日,溆浦人可以在家门口乘坐高铁。路经溆浦县的沪昆高铁项目,是该县迄今为止最大的铁路投资项目,高铁的到来正在此地引发“蝴蝶效应”。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驱车前往湖南溆浦县采访沪昆客专的建设情况。汽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在山腰上爬行,山险路陡,急转弯多,一不留神,有施工装载机擦肩而过,吓得人尖叫起来,向山下看时,是悬崖峭壁。正是在此地,一条连接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与东南亚桥头堡云南的沪昆高铁正在此掀起建设热潮。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沪昆客运专线建设者的到来,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据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沪昆高铁项目经理唐忠介绍,早在2010年,项目部进场一个月内就修通了一条27公里的“生命线”,山民们也终于有了一条走出大山的宽阔大道,当地人称之为“和谐路”。另外,项目部还拿出60万元搭建起一座钢架构的桥,这结束了当地村民世代摆渡过河的方式,被村民们称为“爱心桥”。
  来到项目部驻地,迎面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中国中铁旗帜,这里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工地建设令人惊叹,与附近当地村民的住房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办公区,大玻璃门,透明化办公,和都市白领的写字楼没有两样。项目部工作人员笑称:“这里虽然封闭,但我们的思想不能落后,我们自称是深山里的都市人!”
  正是这些自称“深山里的都市人”创造了著名的“沪昆速度”。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丁荣富说,中隧集团200多名建设者带领由2000多名农民工组成的架子队,用2年时间完成了近20亿元的产值,被称为“沪昆速度”。
  “我们来了以后,不少当地人就围绕着铁路打起了主意,有些人就近提供餐饮服务,有的房地产项目也打起了‘高铁牌’。”在施工现场,唐忠指着过往的车辆说,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也回到家门口干活,为项目提供劳务的当地人对我们也很放心。
  开挖班领班尹义今年45岁,月收入五六千元,女儿就读于重庆信息科技大学。谈起中铁隧道集团沪昆项目部,他兴奋地说:“这里从不拖欠工资,我有钱供孩子上大学,心里很踏实,我们农民工都愿意跟着他们干!”
  丁荣富表示,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沪昆高铁也实行信息化管理,将农民工身份证、工资卡、照片、籍贯、年龄、工种等信息输入数据库,直接将工资打到农民工个人工资卡上,这也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监控。
  近年来,铁道部探索推行标准化施工模式,以大幅提升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整体水平。中铁隧道集团公司承建的沪昆高铁湖南段六标段是铁道部标准化施工的试点。标准化施工提高了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
  “一开始感到很拘束,不习惯,但是经过各种培训和技能比赛,很快就适应了,而且现在还当上了领工员,我很有自豪感!”尹义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高铁建设完成规划过半 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2012-11-29
· 京广高铁 呼之欲出 2012-11-29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京广高铁 呼之欲出 2012-11-29
· 京广高铁沿线城市的美食之旅 2012-11-27
· 中印次轮战略经济对话或谈高铁合作等议题 2012-11-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