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炉山工业园区。 |
|
日前,记者来到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但见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园区道路上车辆穿梭不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扑面而来。
凯里,这座苗岭新都正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重铸现代化工业的辉煌。
谱写“工业强市”的新篇章
曾经,在苗岭大地上诞生的尖端工业令凯里备感自豪。30多年前,随着中国“4机部”的083基地落户凯里,在320国道两侧,崛起数十家大型工厂。然而进入到新世纪,那些声名赫赫的企业,如军转民之后效益不错的771、873,跟随083基地转移到了贵阳,工业的辉煌成为了凯里市的一段历史记忆。
凯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便没有了活水源头,只有通过建立工业园区,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才能突出“重围”。
2008年,凯里市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把凯里市建设成为独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专业旅游城市和贵州东南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果断决策依托炉山镇处于矿产核心产区、炉山国营农场国有存量土地和炉山镇具备一定城镇配套功能这三大优势,启动建设凯里炉山工业园区,拉开了“工业强市”的新序幕。
炉山循环经济区确立的目标,就是依托炉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铝矾土、重晶石、铁矿、石英砂等特色资源优势,规划辐射48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以资源换项目,以项目换资本,以资本换产业,重点选定、引进和发展火电、铝矾土、重晶石、铁矿、石英砂精深加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电—铝—建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炉山新型重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打造凯里新的经济增长极。
寻找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
凯里市提出,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重大战略决策,对城区高耗能、有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步进行搬迁、改造或关闭停产,第二产业从城区退出,留出空间来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对凯里现有的那些高耗能、有污染的企业,要力求寻找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成为凯里市委、市政府的共识。凯里纸厂、凯里电厂的相继关停,将城区其它有污染的工业企业的搬迁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企业“搬迁”与“退出”,而是如何依托凯里市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为此,凯里市提出了强力打造炉山循环经济区的战略决策:以炉山循环经济区为平台,以凯里经济开发区(西区)为依托,加快实施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将城区高耗能、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炉山循环经济区和凯里经济开发区(西区)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提速发展。
目前,凯里市第一批实施“退二进三”的企业全部完成搬迁,原处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贵州飞云岭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瑞安水泥公司、贵州丰球磁材有限公司、凯里市三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凯里市双鲵酱菜有限公司、雅宝研磨材有限公司6家企业已整体迁入开发区(西区)和炉山循环经济区建设新厂并投入生产。
“招商引资要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引,设立准入门槛,工业项目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黑色GDP企业,凯里将一概拒之门外,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凯里市长洪金洲说。
“工业强省”战略带来发展新机遇
2011年7月23日,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炉山工业园区超常规的发展势头引起高层关注,省政府正式批准炉碧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纳入全省10个千亿元工业园区进行打造,其规划面积扩大为180平方公里。
“工业强省”战略给凯里工作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春天,炉山工业园区如虎添翼,在已建成的近5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随着园区载体作用强化,其吸纳企业和项目能力明显提升,产业聚集效应显现。从去年开始,一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园区,企业入驻由2010年的5户迅猛发展到如今的50户。
目前,园区已形成以铝加工、建材、化工、冶金、生物医药、煤电产业等规模产业。依托园区资源禀赋及区位等优势,承接起了邻近的西南片区、中东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争先进位、推动跨越”主基调和“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主战略指引下,今年1至9月园区共引进企业19户,签约项目总投资140.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7567万元、实现税收2627万元。
以贵州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战略定位,承载着重振凯里工业的希望,炉山工业园区正在朝着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