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海上风电商务洽谈会11月中旬在丹麦西部港口城市埃斯比约召开,世界各国海上风电企业、专业人士在这里就海上风电产业设计、生产、销售、项目合作和发展前景展开讨论,洽商合作。自2007年以来,参加埃斯比约海上风电国际洽谈会的各国企业逐年增加,使得该洽谈会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同时也见证了世界风电产业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
高成本制约行业发展
如何降低成本是发展海上风电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在今年洽谈会的论坛上,“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成了与会者讨论的主题。与会者希望通过行业合作、细化专业分工、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发挥产业的协同作用和规模经济效应,使海上风电的成本在2020年时降到目前水平的一半。
海上风电场虽然具有不受陆地土地面积限制、风力资源丰富等众多优点而受到各方追捧,但也一直受风险高、成本高等难题制约。世界最大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丹麦维斯塔斯公司首席运营官让-马克·吕显尼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海上建设一台风电机,要先在海底大陆架的岩层上打桩,然后建立一个基座平台,再在基座平台上安装风机。另外,还需要铺设海底电缆,连接风电场和电网。这个成本相当高。按照每兆瓦装机容量的成本来看,海上风电的造价几乎比陆上风电场高出一倍。”
不仅初期建设造价高,海上风电场日常维护运营的成本也远远高于陆上风电场。比如,当风机出现故障需要技术人员维修时,就可能需要动用直升机。瑞典瀑布能源公司的营销经理Arne Rhabek对记者说:“当海上风浪高于1.3米时,技术人员就不能乘船前往风电场,这太危险了,我们会派直升机接送技术人员。平均来看,大约有1/3的情况必须使用直升机,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丹麦海上风电中心负责人莫滕·霍尔姆格认为,利用新材料、使用大功率海上风机、优化发电机组容量和降低单位功率成本是发展海上风电项目的有效解决方案。他说:“海上风电场变得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后,成本问题就可以解决。根据预测,欧洲未来四年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40亿欧元(约合51亿美元)。我对海上风电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
“风能之都”的演变
丹麦在发展风能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丹麦就开始大力开发风能,风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丹麦风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丹麦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9吉瓦,满足了丹麦28%的电力需求。2012年3月,丹麦议会以超过90%的支持率通过《2020能源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丹麦50%的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50%的电力需求来自风能。
海上风电在丹麦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陆上风能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加上受陆地面积的限制,丹麦继续建设陆上大型风电场的空间很小,陆上风电产能逐渐饱和。因此,丹麦风电开发的重点由陆地分散开发转向海上大规模开发。丹麦风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丹麦风电装机总容量共增加了约1吉瓦,其中82%的增长来自海上风电。截至2011年底,丹麦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为871兆瓦。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兴起,埃斯比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0年来,它经历了从渔村、渔港到石油重镇,再到风能之都的革命性转变。150年前,丹麦政府为向英国出口农产品而在位于北海出海口的埃斯比约设立港口。到19世纪末,随着渔业发展,埃斯比约成为丹麦第五大城市。上世纪70年代,由于欧盟开始对渔业采取配额限制,埃斯比约的渔业迅速衰落。近海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又让埃斯比约找到了经济二次增长点。埃斯比约聚集了大量世界级的航运、IT、能源和工程管理服务公司。这为发展海上风电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丹麦东能源公司和瑞典瀑布能源公司在距埃斯比约14公里的北海海域合作建立了霍恩斯·冯海上风电场,装有80台维斯塔斯2兆瓦风电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海上风电场。2009年,霍恩斯·冯海上风电场进行二期扩建,安装91台西门子2.3兆瓦风力发电机。霍恩斯·冯海上风电场的建立带动了埃斯比约海上风电机仓储、运输、预装配、生产、工程咨询、维护等服务完善的一站式风电产业链,给埃斯比约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现在,欧洲2/3的海上风电机从埃斯比约运达目的地。丹麦政府正在规划,2018年左右对霍恩斯·冯海上风电场进行第三期扩建。
中国企业异军突起
在今年的洽谈会上,来自中国的风电企业“远景能源”公司受到格外关注。“远景能源”设在丹麦的全球创新中心正在开发和测试一种新型的3.6兆瓦风机。不同于传统风机由三个叶片组成,这种新型风机只有两个叶片,可以节省制造风机的原料,并且可以大幅提高运输和安装效率。
“远景能源”丹麦分公司负责人安德斯·瑞伯斯德夫告诉记者:“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样机测试工作,可能会在一年之内向市场推出这款风机。我们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在原料运用上,而且在仓储和运输的环节都可以节省空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远景能源”于2010年3月在丹麦设立了全球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有约40名高级工程师。
事实上,世界主要的风电机制造商都已在丹麦设立了设计和研发中心,世界两家最主要风力发电机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和德国西门子也都在丹麦设有生产基地。丹麦聚集了大量高素质、经验丰富和勇于创新的风能专业人才,因而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研发、测试、管理、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发达产业群。瑞伯斯德夫说:“这也正是‘远景能源’在丹麦成立创新中心的原因,在这里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供应商和人才。”
瑞伯斯德夫表示,未来“远景能源”不仅仅在欧洲进行研发工作,而且欧洲海上风电市场也将成为“远景能源”全球市场版图的重要部分。“我们可能在德国或者北欧建立一个欧洲销售总部。”
除了“远景能源”之外,在丹麦活跃的中国风能企业还有“天顺风能”。记者在埃斯比约港口看到了几十个带有“天顺风能”公司标记的集装箱,整齐地堆放在码头上,准备运往所需之地。
今年6月,“天顺风能”收购了维斯塔斯在丹麦瓦德的风塔工厂,建立起陆上风塔和海上风塔欧洲生产基地。业内专家认为,在未来的海上风电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有望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