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年终“哨响”还剩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经历将近一年的运作,基金在业绩和规模方面将面临市场的定期检验。由于事关人事绩效考核和来年营销宣传,年末“冲刺”也成为基金公司收官的常规动作。进入“最后一圈”,各家备战状态如何,本期周刊予以关注。
业绩:后王亚伟时代的混战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业绩排名大战因昔日“常胜将军”王亚伟的缺席,反而显得更加富有悬念。
去年此时,京城系基金延续了前几年的强势表现,在所有偏股型基金中,年内涨幅前十几乎为其所垄断,华夏、东方和新华成为年度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
时至今日,上海和广东两地的基金奋起直追,目前已抢占了大部分“业绩高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23日,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17.50%,暂列所有偏股型基金年内涨幅排行首位,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以15.18%的净值增长率紧随其后。
此外,万家精选、汇添富医药保健、中银收益、广发核心精选、国富深化价值、中欧新动力和汇添富民营活力也表现居前,暂时分列前四到前十的位子,年内涨幅在7%到10%之间。
在暂列前十的基金中,新华行业轮动成为京城系的“独苗”,不过其表现亦可圈可点,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1.96%,目前排名第三。
相较之下,王亚伟离职后的华夏基金今年以来在权益类投资方面的表现有所逊色。目前其偏股基金中业绩最高的华夏成长年内涨幅仅为-1.56%,与华夏旗下其他股基一样排在100名以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13.28%,在各只基金中依旧保持领先。
从2009年王亚伟的最后一日成功翻盘折桂,到2010年银河行业优选末日反超华夏抢得第二把交椅,近年来偏股基金年度业绩的排名争夺似乎始终保持着胶着的状态,在峰回路转的赶超案例中,基金重仓股的表现至关重要。
从排名不难看出,目前“第一集团”的争夺非常激烈,因此在最后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里,冠军争夺者们重仓股的爆发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统计显示,三季度末皖通科技成为新华基金的显性独门重仓股,新华旗下新华优选成长,新华行业周期轮换和新华中小市值优选扎堆该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持股658.4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12.15%。
无独有偶,汇添富成长焦点、汇添富医药保健、汇添富社会责任和汇添富民营活力4只基金三季度末同时出现在舒泰神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合计持有222.3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6.21%。
“对于一些有意角逐年末排名的基金公司来说,旗下基金抱团重仓的股票传统上是冲刺排名的利器,相关企业有可能在年末出现一波"小行情"。”分析人士表示。
事实上,10月份以来,基金重仓股显露硝烟弥漫之势。丽珠集团、上海家化、天士力、格力电器、康美药业等基金重仓股明显上行,股价纷纷创出年内新高;同时也有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基金重仓股连连重挫,拖累大盘。
上述分析人士提醒道,此前也有基金在年末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而互相砸盘的例子。“通常年底基金做业绩要拉股票,但今年是"拉"还是"砸"还要看近段时间的市场表现。”该人士表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业绩涉及基金经理的年终奖,也关系到来年产品的营销策划,业内对此高度关注,随着终场哨声渐行渐近,年末业绩大战或将持续升温。”
规模:发行“维稳” 低风险产品年末狂欢
与业绩同样受到关注的是基金公司的年底规模。
如果说年度业绩是基金经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那么公司规模则是事关管理层如何向股东“交差”的首要凭据。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这既涉及基金公司自身资产管理实力的高低,也涉及市场对基金公司品牌的认可程度,同时也与公司高管的年末考核紧密相关。因此年末冲规模也是一些基金公司较为普遍的选择。
一项数据或许可以反映年末基金规模之战的火热程度。2009年11月,发行新基金13只,是当年新发基金数量第二高的月份;2010年11月,发行新基金31只,比发行数量第二高的5月的18只整整多出了13只;2011年11月,发行新基金23只,仅次于当年5月的27只,和7月发行数量持平。
而进入本周,共有将近30只基金同台竞技,目前亦成为今年以来基金销售市场最为热闹的时间段之一。
“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候,”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十二月以后银行要应付存贷比考核,自己也要吸筹,那个时候基金发行降温,反倒不是各家公司竞争的关键时点。所以传统上十一月到十二月上旬是基金发行"年末翘尾"的时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发行结构上看,在今年年末这轮发行大战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取代以往的权益类产品成为绝对主力军。
统计显示,目前在发25只基金中,仅有3只是权益类投资产品,其余皆为货币、保本、债券方向的低风险产品。基金发行市场的“唯稳”趋势可见一斑。
此种现象与今年股弱债强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某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年末市场,大家都想再拼一拼,但想在偏股型基金的发行上做文章非常难,故而转向固定收益类产品。
沪上某公司正在发行一只债券产品,其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积压了2只基金产品的批文,其中一只是股票型的行业指数基金,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很难发,干脆就拖到明年,而选择在年底发行一只债券类产品。
与此同时,在忙于IPO的同时,基金公司也试图严实筑坝,在保持老基金的既有规模方面有所斩获。
“最近我们总经理亲自上阵,一方面去渠道拜访为我们近期上市的新基金"讨人气",另一方面则是跟一些机构沟通希望在年末对一些次新或者老基金"手下留情"。”北京某中小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每到年末,基市情绪就骤然紧张,银行要揽储应对自己的存贷比考核,流动性紧缩之下,机构也要抽身寻求短期内资金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渠道,往往这个时候基金的规模会受到较大考验。
另一家中小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此前与机构的约定,十二月该公司旗下一只次新基金将会出现大规模的赎回,现在公司渠道人员都在四处寻人情拉资金,“希望至少保证在四季报的时候规模不会太难看”。
当然,也有公司情况相对较好。
“最近我们就在做货币基金的持续营销。”沪上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告诉记者,由于该基金年内业绩表现持续领先,加之货基在申购赎回T+0方面的技术瓶颈已突破,对一些投资者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相信会给公司年末规模的增长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