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监管委员会11月18日发布建议,用以监管资产规模2011年为大约67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
射入阳光
金融监管委员会18日发布报告,就监管“影子银行”提出建议,即2013年1月14日前公开征集意见,最终结果定于明年9月发布。
路透社评论,报告显现决策者担心“影子银行”将在监管机构视野以外壮大。另一方面,针对传统银行体系的监管网络正在收紧。
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大型跨国银行深受冲击,从而拖累实体经济陷入衰退。鲜受监管的“影子银行”随之进入监管机构视线。全球“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现相当于正规银行体系资产的大约一半。
2011年,二十国集团决定对“影子银行”施以有力监管。金融监管委员会对20个经济体行使监管职能。
拿捏分寸
全球金融监管委员会说,政府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必须具有针对性。
这家机构说,“目的在于确保‘影子银行’服从相应监管,解决正规银行体系外部滋生类似银行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性的问题。同时,不应限制可持续、不构成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模式。”
报告写道,具有恢复能力的“影子银行”业将“受到欢迎”。报告支持更好控制“影子银行”,但这一体系的改革需谨慎对待,因为这一行业同样能成为企业和消费者的信贷来源。
根据监管建议,一些基金可以使用杠杆增加收益,但监管机构同样可以对杠杆施以限制,或要求基金保持充足流动资产,以在“跑偏”时有所缓冲。
报告同时提醒,对正规银行收紧监管,要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可能助长“影子银行”体系壮大。
定义模糊
根据报告,美国有世界最大的“影子银行”体系,2011年资产规模为23万亿美元;其次是欧元区的22万亿美元和英国9万亿美元。
在一些经济体,“影子银行”规模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倍。例如,荷兰“影子银行”资产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90%。
全球“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在2007年前的5年间翻了超过一番,达6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2011年为6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所有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不过,金融界对“影子银行”至今没有明确定义。对冲基金和私募机构的操作通常被列为“影子银行”活动。“影子银行”的概念同样包括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甚至一些资金充裕的企业。这些企业向银行出借政府债券,银行再使用这些债券作为担保,从欧洲中央银行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