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百姓收入倍增,如何实现?
2012-11-16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主持人(陈伟鸿):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欢迎各位的收看。十八大的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了收入倍增的新目标,这也是十八大报告当中最能够提振民心的一句话。已经有专家据此推算出它将能造就64万亿的购买力。虽然说收入并不代表着一切,但是呢很多人却觉得收入都是我们衡量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一个最基础性的指标。有媒体的调查就显示,近七成的民众认为增加收入是最能够提升幸福感的。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够让全体的国民真正做到收入倍增呢?“翻一番”的目标如何能够跨越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呢?我们究竟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难点还会有哪些?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就此来展开评论,我们请到的两位评论员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杨燕绥教授,以及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好,节目一开始,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报道。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2010年时候全国城镇人均收入是19190元,翻一番就意味着我们2020年的时候,我们城镇人均收入要达到38000元,2010年农民的人均收入5919元,那么翻一番的话就是说我们12000元,到了2020年。
  不过也有不少人忧心,收入会平均,对此姚景源认为,十八大报告已经把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收入差距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老百姓讲究的是实惠,收入多起来,荷包鼓起来,其它经济数据的提高才有意义。
  陈嘉明(天水市民):我就希望我们工资能够翻一番,涨一下,房价能够低一点,还有物价稍微再低一点。
  简单算一笔账,要想实现收入十翻番的目标,每年平均增速要达到7.2%或7.3%,在过去低水平下收入增长相对容易,而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后,再保持同样的速度其考验和挑战可想而知。
  汤敏(国务院参事):这一定要经过努力,如果按照过去30年的平均速度的话,要达到翻一番我们还得要保持10%的GDP增长,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在增长结构上进行调整,要更关注在增长的同时,怎么样让收入增长更快一些,更多一些。
  在云南昆明开了六年出租车的陈正能,回想起2006年刚入行时每个月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他也没有想到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已经翻了一番,对于2020年收入翻番的目标,陈正能显得很乐观。
  陈正能(出租车司机):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对我们出租车的政策我相信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实现2020年收入翻番我有这个信心。
  主持人: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提到这个收入倍增一定会觉得特别地兴奋,也问一问两位,这个国民收入的倍增计划,到底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这翻一番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一些变化?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这个GDP和老百姓收入双倍增,有人把这比作是一个里程碑,真的是非常关键,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点,因为GDP只是个经济总量,所以我们要仔细看看GDP的质量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所以这样我们结束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开始把GDP和人均GDP以及老百姓的收入挂钩,这样我们就从单纯追求GDP走向一个追求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的综合发展的阶段,所以这一步迈出来非常关键。
  主持人:就和收入有关了。
  杨燕绥:但是收入,什么是收入?这个收入不能理解成就是一个数字,就是我最低工资翻两番,然后物价也翻两番,这个也不是一个,仅仅是一个货币,这个收入实际上最后是一个购买力问题,那么它要真正形成购买力,它和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而且收入不仅仅货币和工资,它也包括这个资源的配置,人均拥有的财富状况、股权,这样一些更深入的内容,所以要把这个翻两番,人均收入翻两番,跟我们国家的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民生目标让它整合起来去看什么是购买力问题。
  主持人:到2020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就会比2010年翻一番了,提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张鸿你兴奋吗?你会对未来有什么期盼吗?
  张鸿(央视财经评论员):因为这个数字翻一番,翻两番,我们其实2002年的时候已经提出未来的,2020年的时候我们收入要翻两番,所以本身算数字的话,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因为如果你2002年收入是1000块钱的话,你是一个农村人,那按中国平均的农村的这个居民的收入,到2011年的时候,就是去年,已经挣到2014块钱了,这是我算的,按照这个增长;然后如果你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都是扣除物价上涨,你能拿到2217块钱了,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完成这个单纯的数字上的增长翻一番其实不难,难在什么呢?难在杨老师刚才说的,就是购买力,这个购买力,我们说你腰包里有钱了,我们一直说腰包里有钱了得敢花,怎么才能敢花,我消费意愿怎么才能出来呢?那就相关配套一个工程,这是杨老师她们研究的。
  主持人:得让我有信心。
  张鸿:系统的工程,在我看来,我这个外行看来,就是生活质量,这个品质能不能也翻倍,一般来说我们从经济学统计数据来说,我们说的增长都是实际增长,已经剔除物价增长,那个叫名义增长,实际增长的增幅达到这个水平,也就意味着我们大概到2020年我们只要经济增长增速保持在7%左右,就是收入增长,增速保持在7%左右就可以,但现在我们看,其实去年的城镇的可支配居民收入是增幅8.4%,农村是11.4%,就是说按照这个速度看的话,它其实不是一个特别高的要求,但是如你所说,你一开始已经说了,收入并不意味着一切,什么才能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它背后,包括涨工资在内,背后包括的一系列的,就是可以量化的,不可以量化的一些福利,一些我们说幸福感也罢,实际的购买能力,这个东西它的翻倍,才是我们今天值得我们鼓舞的。
  主持人: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一个翻倍。
  杨燕绥:对,你说的很好,影响和支持这个收入翻倍的背后,它涉及到我们资源的配置,比如土地资源,住宅的土地要做三件事,穷人房,还有居民,工薪层大家的首住房,其次才是去投资,所以这个怎么配置这个资源,接下来股权的配置,这个股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再接下来财富的拥有,用这些支持一个收入的问题,然后才能支持一个购买力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货币,工资翻两番没那么简单。而且关键问题是,购买力翻两番,它反过来决定GDP翻两番是不是可能,我觉得这个好就好在,经济增长和这个收入增长一匹配以后,因为现在生产力发达了,是买方市场,老百姓购买力决定企业订单,企业订单决定年轻人就业岗位,所以这个收入的,购买力增长它最后决定我们的GDP翻两番是不是科学的。
  主持人:其实很多媒体就像你们说的,常常都用这个里程碑意义来形容我们的收入倍增的目标和计划,那么我们来看看老百姓对于这个里程碑意义似的这个事件到底有个什么样的评价,马上来看看我们网友的观点。
  先看到的这位网友叫易金,他说居民收入增长是人心所向,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转型的基石。在这其中,民营企业的薪资应涨得快一点,但是仅仅依靠企业和强制性提高最低工资这是困难的,必须要改善民企的生存环境,提高企业的效率,这是企业薪资上涨的根本。所以并不要仅仅的看这个数字的变化。你应该看到整个的环境和体制上的一些改变。
  再来看一位网友,他叫张佐良,他说民生倍增的目标是好事,但是我们真诚地希望不要为了倍增而数字化;更真诚地希望不要为了倍增而印钞化;我们希望哪怕达不到这个目标,也要真真正正做好关系到每一个国民命运的食品、教育、医疗等问题。网友的观点你们认同吗?
  张鸿:数字其实是很容易达到的,但是数字后面你带来的福利的倍增其实是特别难的。
  主持人:确实,这个国民的收入倍增计划它也意味着改革的成果要和每一个老百姓来共享,尽快地实现民富,但是如何真真正正地来完成我们的收入倍增计划?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稍候的节目继续和各位关注。
  主持人:欢迎回来,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跟大家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倍增这一计划,其实在这一计划的背后,它也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的消费模式可能因此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改变,当然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我们强调的前提是如何抓落实,关于这点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十八大的代表,同时也采访了不少的专家和学者,来听一听他们怎么说。
  如何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新目标,让老百姓的荷包更鼓,也成为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热议的话题。十八大代表四川达州市委书记焦伟峡认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收入差别,这需要通过制度来进行调整。比如,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的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税收制度等,创造公平正义,提高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满意度。
  四川巴中市委书记李刚代表指出,要通过发展和制度来实现收入倍增,一要提高居民的技能性收入,使民通过受教育来“挣钱”。二是提高居民的产业型收入,通过引进企业,使居民在产业发展中“赚钱”。三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统筹城乡、制度创新来“生钱”。
  财政部长谢旭人代表表示,要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第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则认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增低扩中”,即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权益,同时对于高收入者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那些通过垄断,腐败而获得的财富,则需要通过完善制度来控制。
  更重要的是,政府在调解收入分配过程中,要提供平等地竞争环境。
  主持人:听得出来,我们刚才这些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就是在实现或者说完成我们国民收入倍增这个计划的过程当中,有不少的事情是需要未雨绸缪的,你们二位怎么看?
  杨燕绥:这个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如果我们减掉在校生,失业,低收入和提前退休这些现象,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了,所以确实需要未雨绸缪,这样如果要是使我们真正能GDP和人民收入翻两番,中国需要做到让老年人有消费能力,也就是说老年人坐在那里可以买单,这样让年轻人可以提高人力资本,他可以生产,这样我们就不怕人口老龄化。但是怎么才能做到让老年人口他有消费能力呢?所以这里头我们确实需要在养老金的结构,医疗服务的治理,还有老年人房产他们能不能,一生去养房子,然后到退休用房子再去养自己,这里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50后,60后老职工,还有失地农民的那个房产的补偿,连他的宅基地都置换,那么他们拥有的房产到了他们退休的时候,他这个房产的残值能不能等同他今后购买服务的那个价值,因为我们今后养老,吃饭不要紧,养老金能解决,看病很贵,比吃饭贵,但不天天吃药,最严重的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少了,老年赡养的这个服务费像现在月嫂一样翻番的涨,这时候你房产的残值能不能等同那个劳动力的成本就是中国今后能不能稳定。
  主持人:其实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够真正让你所期望的他们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成为一种现实。
  杨燕绥:简单一句话,老年人如果有购买服务的能力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就有岗位。
  主持人:对,这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张鸿在你看来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重要措施是可以来保证,而且是必须用来保证我们收入倍增计划的一个完整实现?
  张鸿:它是个系统工程,所以它也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说我们一两句能说清楚的,提到收入倍增计划,很多人头一个想到的就是,6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当时他遇到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某些程度上是有点相象的,比如说经济靠投资拉动占比较重,消费不足,然后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就要让老百姓手里更多的钱,老百姓手里更多的钱既是目标,就是你幸福感增加了嘛,福利增加嘛,这是目标,它也是个手段,就是他没有钱的话他不消费,经济又起不来,所以它既是目标也是手段,那么它用的办法呢?你听着也会很熟,比如说加强社会保障,中小企业要发展,要扶持,然后减少个税和企业税,就是减税,教育,医疗等等,包括养老,杨老师说的养老的这些支出开始加大。
  主持人:跟我们倡导方式很一样。
  张鸿:很熟,除了刚才网友也提到的这个,我们现在做的收入分配改革,等等的这些改革方向其实也是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提到收入分配改革提低,就是让低收入人群收费更高,扩中,中产阶级能够更多,这样的话整个社会的这个结构就会更美好,更完整。
  主持人:橄榄形。
  张鸿:对,但是它一个根本的一点就是政府要在这里面要放权,要让利,放权就是让整个社会组织,让整个企业它去更好的发展,包括中小企业等等,让利是什么?你看到你投入更多的钱到社会保障,到养老,到医疗这其实是你让利的一部分,还有减税等等,这其实是让利。
  主持人:对。
  杨燕绥:GDP要是翻,还有这个老百姓收入翻两番,它们之间是一个科学的匹配关系,当我们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后,我们进入了买方市场,只有老百姓的购买力,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和他的购买力跟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同比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持续发展,因为老百姓的购买能力决定企业的订单,企业的订单又决定了年轻人就业岗位,所以这是一个,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必须非常和谐,平稳,如果你像比如房价,一个问题压下去,咱们叫按下葫芦起了瓢,所有的瓢都漂着是不是?所以实际上我们要的是一个和谐,包容,均衡,所以这时候老百姓他的那个收入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增长,跟GDP的增长它必须是一个匹配的关系,这样才能长期地,持久地发展下去。
  主持人:那么在执行上到底还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也来听一听特约评论员的看法。
  文跃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第一个物价的增长,别超过收入的增长;第二个,就是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别导致新的收入不平等,有时候低水平的平均,比高水平的不平均对社会要来得好;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整个国家也没有特别好的收入分配程序,能不能在这方面注意一下,怎么样从立法的角度,从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让收入分配程序变得公平;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现在讲城镇居民,但是农村经常被忽略,而农村(农民收入)上不去的话,社会的鸿沟会越来越大;第五个就是,一方面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非常关键,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说收入增长导致成本过快增长,从而损坏了国家的竞争力,其实就把收入增长的源头给搞没了,所以平衡好国家竞争力和居民的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第一个我们居民收入当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劳动报酬的增长,我觉得这个增长要保持适度增长,过去我们劳动报酬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时也低于我们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状况要改变,如果不改变的话,收入翻番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另外一个居民收入的来源,就是居民财产性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过去的增长,应该说也不理想,我们资本市场表现不是很如意,资本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很好,我觉得今后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应该保持适度增长。同时我觉得,我们政府再转移支付的力度,也应该加大,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有我们其它一些社会制度的建设,都应该加快加大向民生领域的投入。这样的话,居民收入增长的翻番才能够保证。
  主持人:好,谢谢我们刚才这些发表看法的专家,虽然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了,但是和其它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收入还属于偏低的一个状况,怎么样让全民能够更快的富裕起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张鸿:其实我们谈到收入倍增计划的时候,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到一句,它是建立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这个基础上,这是什么?这是改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调解经济结构,因为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就是GDP的增速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你的收入水平要持续的高增长,那就要有一个更好的经济结构,比如说服务业有一个大发展。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的这个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未来收入既能够保证一定量的增长,又有实质性的福利在里面。
  主持人:杨教授您的看法是。
  杨燕绥:就是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因为老龄化决定我们要倒计时的解决问题,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制定一揽子的这个法律和政策,改变未富先老,进入既老既富,因为我们从现在人口的消费来看,中国三高两低,上高中消费高,结婚买房消费高,60岁看病消费高,然后两低是,劳动30岁到60岁的人口消费很低,老年人消费更低,这看来这个未富先老的问题非常深,所以必须有一揽子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能停留政府部门之间来抢这个预算来解决问题,必须把它拿到立法,拿到人大,拿到人大上去讨论我们这个未富先老怎么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连连升值 影响多大? 2012-11-15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农民工落户:不仅是户籍问题 2012-11-14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电商:火爆一时? 2012-11-1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物价向下 经济向上? 2012-11-12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洋奶粉 不保险? 2012-11-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