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持续反弹
经济下行 企业坏账率攀升
2012-11-16   作者:记者 蔡颖 邓中豪 徐岳 北京/天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在经济转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在经济刺激增长时期超量投放的货币面临巨大的回收风险,银行已进入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周期。
  业内专家认为,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商业银行受短期利益诱导未能及时遏制信贷增长的步伐,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尤其是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开设分支机构,并且放宽信贷流程与审核,而现在,国内外需求不足,企业坏账率攀升的风险已传导到了银行层面,因此,不良贷款反弹。
  这轮不良贷款反弹过程中,关联企业互保成风,跨省、跨区域的信用违约风险蔓延,给监管层监控、排查带来不小难度。

  不良贷款上升趋势未改

  尽管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左右,但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四个季度上升!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商业银行就结束了从2008年的四季度开始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态势。

  银监会11月15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47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这表明前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达509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新增224多亿元。16家上市银行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0家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环比第二季度“双升”。
  上市银行高管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制造业等部分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较强的行业面临很大压力,许多企业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偿债能力下降。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而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停滞、资金链紧张、融资难导致其贷款质量出现下降。
  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新增不良贷款大多呈现出区域和行业集中的特点。区域上,以民营经济、出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特色的长三角、珠三角,贷款信用违约风险持续蔓延。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两大风险“重灾区”,不良贷款占上市银行总不良贷款额近50%。此外,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光伏等电力燃气行业都存在着信贷风险隐患。
  “2012年,商业银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将同比增长10%以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达到1%至2%。”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在10月31日发布的《2012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称。同时,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今年都将小幅“双升”,而关注类贷款账面风险与实际风险偏差最大,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被低估。这一点担忧不无道理。
  关注类贷款往往被视为资产质量异动的预警。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已达1.46万亿元,已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考虑到关注类贷款的劣变可能,那么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1.32万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效果就会被大大稀释。
  除此以外,上市银行业绩报告的数据还显示,银行逾期贷款也在全线上扬。截至今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超过43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900亿元。其中,11家银行上市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逾期贷款增幅全线超过30%,且有6家银行增幅超过50%。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表示,“逾期贷款作为不良的一个先行指标,在逾期贷款往下迁徙的过程中,不良贷款会逐步反弹。按照不良贷款反弹滞后于经济探底的规律,若宏观经济增速于今年年底见底,预计明年年中或者明年第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会达到顶峰,届时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将从目前的1%左右反弹至1.5%至1.6%。”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年末,许多银行开始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催收和核销力度,商业银行极可能采取某些处理方法将本应该归入次级类、可疑类甚至损失类的贷款归入关注类甚至正常类,借此降低账面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在经历重组初期的剥离不良资产阶段后,大多数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主要以清收为主,考虑到今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2012年四家资产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可能将会出现小幅度的增加。

  经济下行暴露银行扩张风险

  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主要受到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以及快速扩张过程中,重规模、轻质量的情况有所出现。

  今年以来,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如钢铁、建筑、建材、工程机械制造及基础零部件供应等行业信用风险上升较快,钢贸企业贷款违约现象增多,以及部分出口导向型行业,特别是棉纺、造船、光伏等行业,信用风险也比较突出。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有945家上市公司“缺血”,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占A股上市公司比重的43.25%;有1016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占A股上市公司比重的46.52%。这说明,上市公司缺钱已是普遍现象。而银行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企业坏账率很容易传导到银行层面,造成不良贷款额度不断上升。
  业内专家认为,在外部环境趋紧、我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部分行业、企业必然出现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银行的风险管控不到位,必然导致信用风险不断上升、加速暴露。
  尽管年初,有包括工行、中行、交行、浦发等部分银行对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的贷款占总贷款投放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尤其是制造业,但是目前,行业贷款集中度较高的依然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这四大行业,并且这些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趋势尚未有扭转,尤其是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可达2%左右。
  “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过去几年中在以钢贸、船舶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中放贷较多,体量较大,因此,在基于保证风险能够控制的前提下,应适当为这些行业提供资金支持,以缓解其资金流动性问题,尽可能避免因资金不到位出现‘半拉子’工程,然后根据调结构政策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的贷款投放量进行调整和压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都在展开对关注类贷款风险化解和保全工作。”
  银行规模扩张意愿强烈也令其风险防范意识下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一些大中城市的银行市场,已经由过去的五大国有银行占主体,发展成现在的二十家以上商业银行共同存在,且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部分银行规模扩张的意愿非常强烈,风险防范意识有所降低,从而对资产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社会融资总量中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委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三项合计年均增速达50%。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重点关注规模扩张和指标达标,大幅增加资产从而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
  专家普遍持有一种观点:在经历了2008年的信贷狂飙后,商业银行受短期利益诱导未能及时遏制信贷增长的步伐,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大量非理性的盲目扩张,尤其是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开设分支机构,另一方面,不少银行也放宽信贷流程与审核,这为经济下行周期中,不良贷款凶猛反弹埋下了隐患。
  在信贷投放量扩张方面,多年以来,银行70%以上的利润基本源于利差收入,受“大信贷”效应影响,银行为了抢夺大集团客户,争相向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对集团客户授信决策往往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判断,在实际操作中也放宽了信贷流程与审核,进而在信贷环境整体宽松的大背景下,愈发忽略了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交易的资金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银行信贷投放盲目扩张,助长了不少大企业陷入高负债、高速度、低效益的不良循环,并导致其将富余的资金投资房地产等其他高风险领域。产业空心化和利率双轨制导致的“炒钱”游戏,将普通百姓、地下金融、政府官员、正规担保公司、银行联接在了一起,同时也将高利借贷链越拉越长,由此不难想象,整个利益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崩盘,必然都将产生连锁效应,而贷款参与其中的这种投资风险,最终又转嫁到了银行。

  互保资金链危机引行业洗牌

  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地区,截至2012年6月末,浙江省不良贷款率为1.34%,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75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7.7亿元。监管层将此不良贷款的激增归结为“受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破产倒闭的影响,局部信用环境仍未恢复”。

  这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隐患是,在货币政策收紧的2010至2011年间,包括钢贸、造船、房地产等在内的大集团客户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关联企业互保成风,尤其是在浙江省内,以杭州、温州、绍兴为核心的地区,担保链危机持续蔓延。
  实际上,互保、联保制度正是始于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农户缺少抵押物推出的一种贷款方式。其后,这种模式被商业银行广泛普及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其中,又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为甚。浙江省官方数据显示,在省内,这种企业互保、联保模式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40%。而在民间的估算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60%至70%。
  经济下行时期,这种互保模式下的贷款风险暴露犹如“瘟疫”一般传播开来。今年已有中江集团、天煜建设等发生的财务危机,拖累20余家相关企业被迫代偿,且波及银行贷款达数十亿元。
  “由于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众多,资金经常在集团内部循环往复,银行对客户贷后的资金使用和关联风险缺乏有效监测和预警防范能力,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监测集团客户内部的资金营运和关联交易情况,不清楚其真实的担保能力和偿债能力,甚至不清楚贷款的真实用途。因此,无论是对银行还是监管层,目前排查风险的难度都很大,一旦出现问题,追回贷款的可能性也很小。”东部某省一地方银监局人士说。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显示,浙江省内5月份以来发生风险的企业中,60%缘于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代偿后出现资金困难。《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南部地区的江苏、福建、广东,北部地区的内蒙古、山东、河南等,都存在这种关联企业互保风险扩散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省市的担保行业受到牵连,广东华鼎融资担保、创富融资担保先后爆出违规丑闻,北京中担投资信用担保公司等也陷入危局,一些银行开始单方面开始停止对担保公司的授信,这也使得担保行业陷入大洗牌,尤其是民营担保公司纷纷被淘汰出局。河南省郑州市,已立案的案件涉及非法集资金额超过了100亿元,经过整顿和清理,截至今年7月底,该省1383家担保机构减少到了839家,近四成担保机构或被移交、或重组、或变更、或注销。
  此外,“还有部分金融领域的风险属于输入性风险,比如民间融资引发的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等,其中也涉及民间担保,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也会波及银行体系。不过,由于一些金融机构跨省开设多处分支,其贷款风险的隐蔽性较强,因此,在现行的多头监管体制下,清理整顿的难度较大。”上述地方银监局人士坦言。
  银行粗放型经营模式难持续
  “从历史上看,在银行贷款超常增长后的3年左右,就会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不良贷款爆发期。今年银行业的新增不良贷款额还会继续增加,贷款的劣变量也会明显上升。”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撰文指出。
  与国际相比,我国银行业不良率还处在较低水平,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但不断伸手找市场“圈钱”的商业银行,其粗放型经营模式仍然让市场质疑。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当前银行业的风险仍处于可控状态,但为防止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仍需采取多项措施加以防范。
  浙江银监局局长韩沂认为,在2009年后的信贷大扩张中,浙江资金主要投向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民营企业和个人,当经济下行时,各种风险非常容易暴露出来。“目前的不良上升是宏观经济下行、银行过度授信和企业经营困难的集中体现,与浙江省企业的基本面是一致的。”韩沂表示,浙江经济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以“轻小集加”、民营经济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少,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的趋势加剧。
  同时,韩沂还认为,“当前浙江信贷投放的原则应是,以优质和合理的增量换取存量贷款的安全和稳定。把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放在一个更长一点的时间段来看,应是比较稳妥的。”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多是上市公司,接受银监会和会计事务所的严格监管,信贷质量已经真实披露,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建军表示,“需要关注的是,分散在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且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受实体经济下行风险的影响更大,抗风险能力更低。这部分银行应提高警惕,加强对新增贷款的审核和监测。”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李永壮说,我国银行业利润连续多年高增长,实体经济的发展却面临不少困难。“虚重实轻”现象不可持续,还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因此,银行当前应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这也是解决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银行资产质量降低的根本出路。多元化服务实体经济,还有助于银行摆脱信贷集中于某些特定行业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当前,结构调整政策将促进银行加速转变经营模式,将信贷更多地投放于实体经济。
  在降低中小企业贷款不良风险方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认为,关键因素是减少行政干预。他指出,“政府对货币政策尤其是对信贷政策的过多干预并不可取。商业银行已成为了一个追求利润的市场主体,如果没有行政干预,那么哪里有利润银行就会去哪里,未来中小企业贷款必然是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前提是必须减少行政干预,银行才能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小微企业的需求、个人客户的需求以及财富管理的增长等,都将促使银行需要加快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只有调整贷款结构以及创新金融产品,才能够从根本上防范风险,改善资产质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三季度建行不良贷款反弹25亿元 2012-11-02
· 工行前三季度赚1857亿 不良贷款未如期猛增 2012-10-31
· 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略升 2012-10-26
· 下半年不良贷款恐加剧 银行谨慎支持政府基建项目 2012-09-29
· 54亿不良贷款压顶 北京农商行股权转让遇冷 2012-09-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