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2-11-09   作者:记者 王国辰 苏晓/香港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1.金管局十度入市 2.美推量宽乃祸首 3.热钱或将持续 4.防泡沫莫轻心 5.“热钱借港进内地”有争议

  热钱!热钱!时隔三年,海外热钱再度涌入香港,也再度成为香港与内地共同的“高热”话题。
  拜热钱所赐,港元汇率近一段时期一路走强,持续贴近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半个月内十度出手,卖港元买美元,以稳定港元汇价,捍卫联系汇率制度。
  面对热钱汹汹来势,香港金融官员及业界专家学者表示,资金净流入港元还会持续,但相信本轮热钱流入规模将远远不及2009年,而“热钱将借道香港大举进入内地”的说法亦不足信。不过,对于此轮热钱带来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危害,香港和内地有关方面均应充分估计、积极防范,切不可掉以轻心。

  新一轮热钱涌来 金管局十度入市

  10月20日下午5时许,香港金管局发布的一则简短新闻引起了香港几乎所有媒体的高度关注:香港金管局当天在强方兑换保证水平买入6.03亿美元,以维持港元汇率稳定。“三年没有这样的动作了!”各媒体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金管局近三年来首度大手沽港元、买美元。香港与新一轮热钱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当日表示,近日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是与欧洲市场略为回稳,美元偏弱,美息下降以致资金流入区内货币和股市有关,金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市况发展,并按照货币发行局的运作机制,维持港元汇率稳定。
  果然,其后连续多日,市况不见改观,港元汇价持续逼近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金管局遂频频入市,半个月里10次出手,有时甚至一天内不止一次入市。
  香港金管局的最新一次出手,是于11月2日傍晚时分在亚洲交易时段“沽出港元、买入美元”,涉及资金50.38亿港元。至此,自10月20日以来,香港金管局已十度向市场注入港元资金以稳定港元汇价,累计注资金额超过320亿港元。11月6日,香港银行体系户口结余增至1808.68亿港元。
  香港自1983年10月起采取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根据这个制度,港元汇率被允许在1美元兑7.75港元至7.85港元区间内波动。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港元汇率稳定,是香港金管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之一。
  2005年5月,香港金管局推出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包括提供强方兑换保证和弱方兑换保证等。所谓“强方兑换保证”,是指港元汇率持续贴近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价时,香港金管局保证可以按联系汇率沽售港元,买入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金管局履行强方兑换保证的交易,并无上限,只要有美元资金净流入,香港金管局便会向银行体系注入相应数量的港元,以保持港元汇价在兑换保证的范围内。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金管局入市干预港汇反映货币管理机制运作正常。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金管局以及银行业都在密切关注热钱涌入的情况。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紧盯香港四大银行,即汇丰、中银香港、渣打和恒生的港元交易盘运作,要求发现异常操作及时报告。

  热钱涌港原因多 美推量宽乃祸首

  就“热钱”话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香港金融界人士。谈及新一轮热钱涌港原因时,他们普遍认为,个中原因有多个方面,难以备述。但以下几点可以明确:其动因是热钱的逐利本性。诱因是,其一,中国内地经济筑底回升迹象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了跨境资本赌炒港元与美元脱钩,其二,香港股市市盈率水平尚低,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根本原因则是美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以及欧洲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这无疑是罪魁祸首。
  9月中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QE3,每月从机构手中购买400亿美元物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就业市场好转为止。不过,美国QE3推出后最初一段时间,香港特区政府金融官员并未见到资金特别流入,直到10月20日纽约交易时段港元汇率突然升穿7.75港元的强方保证兑换水平,他们马上意识到“狼终于来了”。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樑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推出QE3触发市场对美元贬值预期,导致资金由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他说,市场流动性本来就宽松,这次资金借QE3释放出来,使流动性更加泛滥,而中国经济见底成为热钱流向香港股市炒作中资股的理由。
  从内地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虽然GDP增幅进一步下跌,但从月度看,9月份数据已开始反弹。谢国樑表示,从9月份数据判断,内地经济调整已经差不多见底,市场憧憬十八大后可能有进一步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谢国樑认为,目前港股市盈率仍然偏低,有向上炒的空间。“既有资金,又有实体经济因素支持,还有市场炒作空间,三者结合起来,就导致热钱流入香港。”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司库陈镜沐也认同,资金流入港元资产与QE3导致美元贬值,而包括港元在内的亚洲货币受追捧有关。同时,陈镜沐认为,此轮热钱涌入还与部分对冲基金赌炒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将做出改变有关,这些投机资金认为,港元兑美元汇价有向上调整的可能。此外,鉴于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升温而更具吸引力,有部分资金买入港元作为人民币的替代货币。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分析称,港元汇率上升反映有热钱流入,相信热钱是来自美国联储局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热钱需要港元作投资。
  渣打环球市场主管、企业银行联席主管陈铭侨表示,估计热钱仍会流入一段时间,相信是环球基金经理的资产配置,冀投资组合有一定的亚洲资产,而非狙击港元。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指出,投资者会看好不同市场,如果有部分人认为投资香港会好过投资美国,这部分的资金就会流入香港。

  热钱或将持续至 规模远逊上一轮

  作为自由经济体,资金可以自由进出香港,不受限制。以往,香港不止一次出现过热钱涌港的现象。那么,本轮热钱涌港会是怎样一个规模呢?香港的金融分析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此次热钱可能会持续涌入,但规模将远不及上一轮即2008年底和2009年,美国首次推出量化宽松(QE1)时的那一次。
  香港特区政府的资料显示,2008年底美国首轮量化宽松推出后,热钱大量涌入香港,当时金管局单日最高沽出高达160亿港元。从2008年底到2009年底,资金流入香港银行体系结余总额高达6400亿港元。
  此次热钱涌港,金管局十度入市的注资总额为322亿港元;截至11月6日,香港银行体系户口结余为1808.68亿港元。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本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对比过去水平不算很高。不过,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热钱流入规模虽然暂时所见有限,但除了美联储的QE3外,欧洲央行又承诺购买债券,日本亦加大买债规模,令国际资本可能会持续涌入香港市场。香港银行公会主席冯婉眉表示,随着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以及日本加大买债规模,相信资金流入本港情况将会持续,但预料不及首次量化宽松政策(QE1)时的规模。
  雷鼎鸣认为,目前开始流入的资金,只是美国在QE3首月出手资金的其中一小部分,QE3是无限期每月进行,意味着资金陆续有来。而再入香港的资金规模,要视乎美国于大选后,刚获得连任的奥巴马会否推出本土利好经济措施,改善当地失业率问题。 
  “即使热钱持续有来,预计本次热钱规模也远不如2008、2009年。”东方汇理亚洲高级分析师张淑娴告诉记者,当时,在雷曼公司破产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市场对美元失去信心,资金将港元作为美元的替代品,在避险需求下,大量资金涌入港元。而这次热钱袭港主要是由于市场情绪好转,市场上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仍然很强,并没有避险需求,因此预计净资金流入量会少很多。
  张淑娴表示,由于外围市场,特别是欧洲短期内都不会有特别重大的事件发生,而且人民币可能还会维持强势,因此预期未来两至三个星期,应该还会有净资金流入香港,会再见到香港金管局入市。
  不过,张淑娴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到了年底,热钱流入可能会减少。“我们预计到年底,人民币就不会再怎么升值了,可能市场炒港币脱钩的热情会冷却,热钱流入可能会少一些。”

  规模虽小影响大 防范泡沫莫轻心

  根据经验,资金持续流入与资产价格上扬有很高的相关性。陈镜沐告诉记者,2009年逾6000亿港元规模的热钱涌入香港,至今仍停留在香港金融体系并未离开,再加上这次涌入的热钱,其影响不可小觑。如果短期内这些热钱没有机会获利离开(比如通过政府重新检讨联汇制度,并令港元兑美元升值而获利离开),中长期留在香港,将会推高资产价格。
  张淑娴表示,热钱涌入香港,将对香港资产价格形成上升压力,而这实际上是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必须要承受的结果。
  张淑娴说,多年来,亚洲货币普遍升值,港元兑亚洲货币已经贬值了很多,不仅是一般的资产价格,即使是消费品价格都有上升压力。“香港的利率跟美国,非常低,资金没地方去,唯有炒作其他资产,而这是采用联汇制度需要接受的结果。”
  与许多金融界人士的看法一致,张淑娴也认为,热钱将会流入香港股市。不过,她表示,目前港股表现相对落后,因此不太担心股市的风险。不过,如果热钱持续流入,涌入其他与民生有关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市场,甚至消费品,就会引发民生问题,特别是当工资涨幅追不上通胀的情况下,问题更严重。
  受到热钱涌入影响,香港股市近期已大幅上升,并且成交量也放大。11月2日,恒生指数突破22000点,创出一年多以来新高。金融界人士认为,股价受刺激上升后,会再刺激楼价上升。
  香港楼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累积了较大的升幅,今年以来更是屡创新高,市民因为楼市升幅超出购买力而抱怨。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表明,解决好房屋问题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重点工作。
  10月26日,特区政府果断推出两项楼市调控措施,一方面提高额外印花税的税阶,并将适用期延长至3年;另一方面推出全新的买家印花税,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香港住宅,需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从需求方面抑制风险。张淑娴认为,政府调控楼市,限制外资买楼的作法正确。
  谢国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也担心热钱涌港会增加香港股市及楼市的市场风险,并会引发通胀问题,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他分析,香港股市如继续往上炒,就会与实体经济脱节,产生泡沫风险;股价上升亦会刺激楼市,若美国经济复苏,利率回升,楼价将出现很大调整风险;而资产价格上升必推升通胀,给联系汇率制构成新压力。
  此外,他指出,美联储推出QE3,美元短期内会有较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会有新一轮的升值压力。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港元兑人民币贬值,香港的资产价格往上冲,会抵销汇率贬值带来的资产贬值的影响,这又会带来资产泡沫的压力。
  对于热钱带来资产泡沫问题,特区政府已经在积极防范。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0月28日撰文指出,特区政府和金管局已有政策措施应对资金流入可能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为了维持银行体系稳定,金管局已多次推出逆周期的监管措施来收紧银行按揭贷款的准则,以防范银行因资产价格上升而过度放贷,并会视乎市场发展推出进一步的措施。

  “热钱借港进内地” 香港业界不认同

  香港不少业界专家学者表示,本轮热钱涌港的重要目标是香港股市。“在外国投资者眼中,投资港股即投资中国。”雷鼎鸣说,因中国有资本账限制,外资把资金投入港股,买入中资股,看好国内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热钱会以炒股为主,因炒楼脱手较难,“股市升得快,资金就会马上沽货套利”。
  不过,内地有部分专家和媒体认为,热钱只是将香港作为中转站,其最终的目的地是中国内地。对此,张淑娴一笑置之,她与多位香港金融界人士都不认同。
  张淑娴表示,热钱涌入香港炒人民币升值,并不意味着资金会涌入内地。她解释说,由于香港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而市场始终认为将来港元会与美元脱钩,改为和人民币挂钩,因此通常来说,当人民币大幅升值,市场就会炒作港元与美元脱钩,这并不一定是炒即时脱钩,但是将来一旦脱钩,港元就有升值压力。张淑娴认为,热钱以香港作中转,着眼内地的说法不太合理。
  谢国樑也表示,内地经济正经历调整,股市低迷,而且内地股市由于制度性原因,市场不透明而且内幕交易频生,上市公司又不派息,投资价值相对较低;楼市方面控调不会轻易放松,热钱流入内地可炒作的项目不多,又有外汇管制,因此尽管不排除会有热钱想流到内地,但诱因不足。
  尽管认为“热钱大军压境,借道香港伺机入内”的说法不足信,但香港不少专家学者希望,香港和内地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热钱游资袭扰。两地有关部门应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控制资产市场的价格,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严控游资投机。
  阴霾虽言厚,有风自然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