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应是生存之本 争抢洋品牌镀金非上策
2012-11-08   作者:记者 史丽/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报道,在刚刚闭幕的第112届广交会上,向中国企业“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的意大利商人罗曼·杰罗诺克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5天里,他一共接待了近800位中国商人,达成各类购买或租赁品牌意向超过100个,“从家具到服装、皮包,什么品牌都有人想要”。
  网民认为,从头开始培育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国企业争抢“洋品牌”,是给自己的产品“镀金”的便捷通道。尽管可以提升知名度和身价,但并非上策。企业一旦缺乏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势必会受制于他人。

  是否受益尚待观察

  网民“陈宁远”认为,此次广交会上中国企业热购意大利品牌吸引了相当多的眼球,这不仅因为曾经出过轰动一时的达芬奇家具“挂羊头卖狗肉”事件,还因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近些年越来越热衷在海外购买各种各样的洋品牌,更因为海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系较为成熟,一些品牌战略、品牌信誉、品牌开发设计强过中国本土企业。但此次广交会突然兴起了中国企业购买洋品牌的热潮,似乎很难获得国人认同。
  网民“冰天雪地”认为,“疯抢”意大利老品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成本并不低廉。而来自各方的信息显示,尽管一些中国企业购买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出口渠道,但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目光向内”,希望给自己的内销增添特殊“光环”。洋品牌漂洋过海的背后,中国消费者将会受益还是折损,依然有待观察。

  创新精神不应缺失

  网民“山右京客”认为,购买租赁外国品牌,对中国企业而言成本并不低廉,那为什么一个个企业还要“疯抢”呢?这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口份额,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少企业看好国内奢侈品市场,但我看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企业缺乏应有的创新精神,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的竞争实力。于是就只能亦步亦趋、忍辱负重,担着自己的挑子,为人家卖东西了。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瞩目。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仍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网民“王先庆”认为,疯抢“洋品牌”的现象不只对国内制造业构成影响,并且对整个中国市场都很不利。它的隐忧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它会继续恶化对国有品牌信心不足的现状,30多年来,我们一直以加工贸易为主,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对自有品牌的信心不足。现在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如果不注重自有品牌建设而去以这种方式获得,那么对自有品牌的信心会继续受到抑制。第二,在目前加工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还去购买别的品牌,继续受制于人,会导致渠道建设长期滞后。第三,这会使中国制造业与品牌建设的脱离程度继续加大。

  自主品牌应是生存之本

  网民“清科”认为,靠洋品牌“镀金”之后的产品,其实意在国内市场。购买品牌本身并无对错之分。
  网民“王先庆”还认为,实际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实可兼顾,广东有些企业已经做得不错,这取决于企业是长期发展还是短期急功近利,主要看战略上怎么选择。我们可以先买一个品牌,但是千万不要忘了还要研发自己的品牌。自主品牌始终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网民“陈宁远”也认为,有道是“一流的生意卖规则,二流的生意卖品牌,三流的生意卖产品”,收购品牌是一个高明的生意,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结构性的转型。其实许多洋品牌的实际制造商就是中国人。中国人改革开放打拼了三十多年,自己没有品牌,收购外来品牌以形成产品生产和品牌的实至名归,这没有什么不妥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雀巢等多个洋品牌奶粉上调价格 2012-07-11
· 明治奶粉再提价最高超20% 洋品牌内外价差超1倍 2012-05-23
· 可口可乐“被迫”换货 洋品牌为何恃宠而骄? 2012-05-04
· 洋品牌为何也爱“国标” 2012-05-04
· 调查称洋品牌质量标准中外有别致光环失色 2012-05-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