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为235297.01亿元人民币,较8月份增加20.38亿元。这与9月份1300多亿元的全口径外汇占款增量形成明显反差。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外汇占款增量结构的改变,显现出央行被动投放货币的模式或将发生细微变化。 金融专家赵庆明认为,9月央行外汇占款仅增加20.38亿元,而全口径外汇占款则激增了1306.79亿元,这样的外汇占款增长模式说明大部分外汇被银行增持,并没有被央行增持,这与以前央行购汇后再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明显不同。 外汇占款是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投放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在统计上分为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及央行、金融机构全口径外汇占款。由于外汇占款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货币,会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变化,并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到市场间的流动性,因此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增减,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观察国内流动性变化的重要考量指标。 历史上,居民和企业在获得外汇收入后,会将外汇大部分出售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将之出售给央行。一般而言,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背景下,这样的结售汇行为更为明显,外汇占款增势也更为显著。 外汇占款的大幅上升,可带来市场流动性的显著增加。此前,9月份全口径外汇占款增量突破千亿元的消息,曾让市场分外乐观,但蹊跷的是,市场资金却并没有随之增加,相反还略显紧张。对此有专家认为,这是央行购汇较少所致。 “9月份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很少,而商业银行则增加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9月底央行为何通过逆回购大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赵庆明称。 根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的观察,9月外汇占款增长主要呈现出“企业与居民向商业银行售汇而不是央行向市场购汇”的特点,最近央行购汇量异常的少,主要是通过逆回购而不是外汇占款来实现流动性的改善。 资料显示,在人民币不断走高的9月份,央行并未像往常那样通过购汇来投放货币,而是通过连续逆回购不断向银行补充流动性。数据显示,9月份央行于公开市场共计实施了2300亿元7天期、2620亿元14天期及48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专家认为,减少购汇行为,以逆回购补充流动性,可减少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也可减轻央行的自身负担,但这一货币投放模式的改变,或将引发人民币汇率的小幅走高。 “以往企业和居民售汇意愿比较强的时候,央行也会比较积极地从市场购汇,这样可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使得人民币汇率价格相对平稳。然而这次央行购汇显然不如以往积极,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要比以往快一些,也反映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上升。”彭文生认为,央行可能正在减少对市场日间交易的干预,朝汇率灵活性迈出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