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理论创新与财政学科发展研讨会”4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专家就“财政学向何处去”以及中国结构性减税等财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建议减税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也面临众多挑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财政学科建设应围绕重大财政问题联合攻关,以有分量的成果应对来自现实和其他学科的挑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应将财政置于总体社会资源配置体系,构建以政控财、以财行政、财政特殊的分配体系,服务现实,与时俱进。 除了财政学发展走向,与会专家还集中探讨了结构性减税等财税体制改革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首任院长安体富建议,中国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应细化至提出减税规模、方案,增强监督机制,并聚焦于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上。 结构性减税是指适当降低一些主体税种税赋,同时开征新税种,调整幅度性税种,但总体具有减税效应。安体富将此概括为,“减税是主旋律,增税是减税政策顺利实施的建设保障”。 2011年,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措施。据安体富估算,去年结构性减税的总规模不超过2000亿,大概占去年税收收入的2.2%,规模较小。他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增加就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经济低迷时期,未来结构性减税需更多关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靳东升表示,增值税改革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税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教授在会上表示,“财”和“政”相互促进,加强预算透明度、决策科学化、分析理性化,“政”将更加有效。他建议加强对财政的定量微观分析,尤其是对财政支出的效果分析。 据悉,此次“财政理论创新与财政学科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山东财经大学联合主办,来自财政部科研所、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三十余家财政学教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会并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