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湄潭试验区农村改革调查
土地制度再创新 城乡统筹探新路
2012-11-06   作者:本报记者 周芙蓉/贵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的贵州省湄潭县,通过4轮以土地制度创新为主线的农村改革试验,循序渐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瓶颈”,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新路。专家认为湄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地同权 产业上规模
  黄家坝镇长坡坎村村民范诗梅将自家的承包地流转后,从6月份起到村里流转土地的金泽地公司上班。同样是在地里干活,收入大不一样。“过去家里2亩水稻,可收2000斤左右稻谷,一家人吃饭没问题,但现金收入没有。现在我一天收入50元,一个月就有1500元,还有一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年租金800元,以后每年都要上涨3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现金收入将近2万元。”正在给田间松土的范诗梅给记者算账说:“收入是一方面,将近上班还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
  公司基地所在地的官堰村村长明正昌说,过去老百姓种水稻、油菜找不到几个钱,公司开工后村里就有45个留守老人到基地打工,还有季节性用工,一年有300多农户从公司获得经济收入。去年冬天开种时,最多的一个月公司就发了71万元的工资。
  据了解,贵州金泽地公司是2010年黄家镇政府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在黄家坝已流转土地1000亩,未来几年还将在全县范围内流转土地5000亩。
  “实现大规模土地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得益于县里探索的土地制度改革,首先对全县农村宅基地、林地、房屋三权确权、登记、颁证,‘确权赋能’全覆盖,其次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构建土地权益流转平台,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黄家坝镇党委书记查承波说。
  2010年,黄家坝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土地流转中心,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和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适度规模流转。当年全镇通过土地信息发布、市场配置,引进贵州金泽地公司、遵义旭宇花卉园艺等公司流转土地面积3000余亩,规模化发展高效农业。
  3年来,湄潭县不断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建设,配套建立了流转备案登记、信息发布、收益评估等13项制度。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14.6万余亩,主要向茶叶生产专业户、种粮大户和特色产业户转移,形成了既有规模效应,又有品牌效应的“万亩茶园”、“优质稻种植”等商品生产基地,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退宅还耕 农村变城镇
  纵横交错的两条大马路与县道相联,小青瓦、翘角檐、墨灰墙、转角楼、雕花窗结构的黔北民居分布在大道两边,村民们三三两两在广场晒太阳、聊天,走进茶叶专业村湄江镇核桃坝,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的社区。
  “过去这里是荒山,属村集体土地,通过‘退宅还耕、增减挂钩’政策,现在发展成了小城镇:117户人家、13家超市、4个茶业加工企业。”村支部书记陈廷明说,8.5万平方米的新村范围内有医院、幼儿园、小学、活动广场、老年公寓,还有一个面积4700平米的茶青交易市场。
  “退宅户”安乐村民组村民韩周华把10亩茶林中的8亩流转出去,干起了经营茶青的买卖。“过去茶园年收入也就3万多元,现在仅收购茶青一年就在7万元以上,还有租金8000元,2亩茶的收入至少有6000元。”他说。
  “村民在规划范围内集中建房,既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旧房占地还腾出40多亩发展茶叶。”陈廷明说:“产业做大了,交通方便了,环境改善了,县外1800人到我们这里打工、办茶叶加工厂。”
  “退宅还耕、增减挂钩”是湄潭2009年开始的第4轮农村改革中探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即将农户原有住宅拆除复垦归农民使用,政府统一对新住宅进行规划,新旧宅的面积差额以资金形式补贴。节约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可拍可卖,资金投入村庄水、电、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净增建设用地指标转用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
  按照湄潭拆除旧房、复垦、新农村村庄改造等项目奖励,农民每调整出一亩土,可获补助2.2万元,复垦后的土地还可带来种植收入。
  “这一政策在极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水平,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城镇发展无地,农村发展无钱’的困境,推动了农村城镇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新路子。”湄潭县试验办主任袁海生说。
  黄家坝镇官堰村把置换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8881平方米对外实行招拍挂,创收1200万元,全部用于村庄水、电、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洗马乡净增加耕地60多亩,还为县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提供了40亩用地指标支持。

  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从1987年起,湄潭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至今,先后经过“土地制度建设”、“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个主题、三大任务”(以土地制度建设为主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等4轮改革,始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不断大胆试验、创新实践、总结提炼,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987年到2011年,湄潭县优质稻种植20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2万吨增加到17万吨,茶园发展到36.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1632吨增加到143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3元增加到5841元。城镇化率近3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目前有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
  湄潭县委书记滕昭义说,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土地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根本。4轮改革典型农业县的湄潭都紧紧抓住农村土地这个“牛鼻子”,土地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从制度层面建立起提高农村生产力的路径,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破解了“三农”难题。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说,湄潭农村改革25年,为全国作了示范,先后创新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稳定土地使用权等制度写入中央文件,“均衡减负、户户减负”改革措施与其后的中央政策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开始的第四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又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探索出新路,为我国农村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认为,从“赋权于民”,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不断激发农民生产力,到“减负于民”,废除“皇粮国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再到“确权于民”,完善土地产权关系,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湄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渐进和不断深化中完成,这一经验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贵州携手阿里巴巴共建线上旅游服务平台 2012-11-01
· 贵州省担保业协会将建信息共享平台防范行业风险 2012-11-01
· 贵阳有家贵州名酒收藏博览馆 2012-10-26
· 普通饮料当保健品卖 贵州百灵涉嫌虚假宣传 2012-10-26
· 贵州省发挥园区聚集效应 推动“工业强省”战略 2012-10-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