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分别和美国西屋电气、法国阿海珐合作,参与竞标收购英国核电公司的消息曾引起广泛关注,现在竞标结果出来,日本日立公司后来居上,收购成功。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立公司将出价7亿英镑,约合70亿人民币收购英国Horizon核电公司,这个价格比此前专家预计的还要多出两倍多。
据媒体8月报道,对于两个中国国有企业竞标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英国政界人士发出警告,要求这些企业不能在最后中标的财团中拥有相对多数股份,因为英方需要缓解“民众对中国公司掌控英国最大反应堆建设计划之一的担忧”。实际上,国家核电与中国广东核电在英国的遭遇,与华为、中兴在其他国家的经历相似。
中国公司因为被指涉及国家安全而前功尽弃。虽然收购失败,但是这次国有企业参与海外竞购,有个亮点值得注意,就是他们分别和国外的企业联手。合作出击肯定比单打独斗要好得多。今后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更好的探索联手模式。
《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嘉宾: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
助理研究员魏亮。
中国公司失败原因:日本公司砸钱加小动作 英国核电担心技术外流
特约评论员魏亮介绍说,日本国内核电产能非常过剩,尤其在地震之后,这个时候必须突破瓶颈去求生存,他在很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在德国股东和英国政府或者政坛周边做了很多游说工作。在这方面日本有一些手段。加上英国有一些威胁国家安全的潜意识,日本不断提醒。
第二,日本砸的钱比较多,之前(赵任鑫)大概估计日立拿出3.9亿英镑就能把这个事搞定,但是最后看起来要7亿英镑。当然作为英国核电的两个德国股东,钱越多越好。
第三,技术方面的考虑,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它的核电技术还是相对来说要优越一些。因此在并购的时候英国的地平线核电公司 以及德国股东就会考虑核心技术流向是怎样的,有技术外溢和转移的风险,相比较起来,日本日立公司相对来说占优一些。
魏亮认为,中国企业谈不上失败,首先他们有勇气走出去,我们国家的核电企业在海外拓展的非常少,只是在巴基斯坦有核电站在建。第二个本身跨国并购的失败率就很高,国际水平是成功率20%,失败很正常。
打破壁垒三要素:营造良好合作氛围 优化投资结构 照顾东道国核心关切
我们国家的企业更加重视并购,但是对股权和债权投资并不太感兴趣,并购实际上对东道国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但是得到的收益又非常小。魏亮建议:我们的企业要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把其他的担忧打消掉,这样走出去的成功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魏亮介绍,跨国并购涉及几个元素,一个是能不能营造好的氛围,跟东道国的氛围,跟合作公司的氛围都很重要,这其中包括了经济和财务上的融合,包括了文化的融合,如果你能搭上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成熟企业去并购,或者去投资的话,你会占到很大的便宜。双方有很多既有的经验可以分享,在经济融合上尤其是文化上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个在投资方式上要多加考虑,股权和债权投资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如果和企业一起去做这样事情的话,其他东道国对我们的担心可能更加少一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逐步的沟通,关系逐步的融洽,再做直接投资包括并购可能就更加容易一些。
并购还要考虑维护和尊重东道国的一些核心关切。英国现在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包括结构性的经济问题,如果说其他的大企业能够和我们的国企一起合作的话,当然这方面的问题会解决的更好,更多地雇佣他们本土的工人等。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可能我们刚开始跟人家合作只能处于次要的地位,处于打工的地位,但对于商誉、口碑和能力都是锻炼和成长的过程。
如果想绕过壁垒,一定是要充分的与东道国融合,这是一个缓慢的逐步成长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光会拿钱砸,很可能并不会太成功。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注意时机、方式、方法
魏亮分析,单纯从投资并购的角度来说,时机非常重要。国际经济的背景在不断变化,有些时候大背景是不利于我们进行投资并购的,因此在投资并购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在这个时候出手;
第二个我们国家的投资并购当然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向日本去学习,加强在这方面的经济外交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就是说政府在这些方面可以配合做工作;
第三个投资并购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是“静悄悄”的方式,“静悄悄”的方式可以降低所付出的额外成本,比如说因为媒体炒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做生意要闷声发大财,在刺激别人的成份上要更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