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个拥有丰富的钢铁、能源和稀土等资源的城市,一个曾经围绕钢铁相关行业发展起来的名副其实的“钢城”,在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正走上一条老工业城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作为一个地处祖国北部边陲的重工业城市,钢铁和军工等重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支柱。在今年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钢材价格接连跳水的情况下,包头市上半年依然完成生产总值1584亿元,同比增长12.5%。 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是,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十年来包头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曾经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兵器行业突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给这个军工企业带来挑战。 然而,挑战也通常伴随着机遇。随着民品遍地开花,一机“以车辆为主业”的定位被确定下来。通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规模精干主体,剥离辅业,一机逐步梳理形成了“以军为本、以车为主”的产业结构,集中精力做强做大军品、重型汽车以及铁路车辆。 经过努力,“十一五”期间一机的车辆主业收入比重从76%提高到93%。重型汽车销售由六千辆迅速增长到一万辆,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六,铁路车辆销售收入增长两倍达到18亿元,并带动了一大批车辆零部件专业化业务。在2011年市场波动剧烈、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机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七成,员工收入增长了13%。 与第一机械集团深挖重点领域和优势产品的路径不同,有的企业选择了延长产业链丰富品种门类,成果一样令人瞩目。 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价格暴跌、环保问题等一系列弊端的困扰下,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集团之一,包头钢铁集团就选择了以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来应对“寒冬期”。 对此,包钢集团总工程师李德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钢筋钢板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但同时,特种钢材以及非钢产业的发展良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大了包钢抵御危机的能力。” 十年里,包钢已经陆续打造出了重轨、无缝钢管、能耐零下40度低温的稀土钢钢板、以及更大尺寸的厚钢板、薄钢板等高端产品。产品从18个系列102个钢种,发展到39个系列432个钢种,成为国内产品种类最多的钢铁企业。不仅如此,非钢产业尤其是稀土产业的发展被列入了包钢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从包钢的盈利能力来看,产业转型的效用正持续增强。2010年,包钢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5亿元;2011年,实现利润84亿元;今年1至7月,包钢虽然有40%的产品亏损,但由于60%的产品是盈利的,也实现利润17.88亿元,成功抵御住了钢价暴跌的风险。 要实现产业升级,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是不竭动力。在这一点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验证了技术和研发底蕴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 2010年7月,北重的车间内,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制成功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作为垂直挤压领域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机”,这一工艺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对北重来说,类似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产品快速发展方面不可或缺。在“以先进技术占市场”的思路引导下,通过科技创新加强民品结构调整,北重在五个民品板块中每个板块都有新产品支撑。 目前,北方重工业集团在国内矿车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75%。但北方重工董事长李建平表示,现在又盯上了全球还没人能够成功挑战的目标:载重高达360吨到400吨的矿车。“一旦研发成功,预计每辆价格将会达到3000万元。其中360吨的车到明年上半年要研制成功。” 传统产业在优化升级,新型产业也在强势挺进。成立于1990年的包头稀土高新区,依靠技术创新,目前逐步形成了以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和发光功能材料为核心的5条产业链。2011年,稀土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3亿元。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面转型,“草原钢城”不再是包头市唯一的美誉,一大批气势磅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稀土高新区、铝业产业园区、特钢园区等产业区的设立,让包头市拥有了更多用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编织的荣誉花环。在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改革阵痛中,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表现出的更多是智慧与勇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经过十年的梳理和提升后,“老城”包头正沿着“新路”朝着更远的前方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