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社区近日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节,一个非政府组织的民调机构展台前人气兴旺。出于好奇,笔者也动手填写问卷,对大选前美国民调机构到底在搜集何种信息一探究竟。
在“你最关心的经济议题”六个分选项中,竟有中国的经济威胁这一项,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但既然给出这一选项,自然有其动因。10月22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举行今年总统候选人的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国议题成为压轴的辩论话题,两位总统候选人提及“中国”一词至少有32次之多。
分析人士认为,时至今日,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措辞、仪态、大选资金投放都已经达到了量化级的精密程度。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民众最关心经济议题,而不太重视外交议题,选择远在海外的某个国家将国际议题内政化和经济化,从而挑起对本国制造业复苏和就业创造的民族主义热情,是为了俄亥俄等工业“摇摆州”量身打造的大选策略,与1992年等前几轮美国大选周期不同,今年的美国总统候选人谈及中国更多的是从经济角度发难。
不仅如此,为了赢得佛罗里达等老年人口众多的“摇摆州”,两党候选人对医保政策的用词也是精心包装而不逾矩;奥巴马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是为楼市低迷的科罗拉多等“摇摆州”精心准备……当然,这些为了谈而谈的议题设置也恰恰表明了美国两党在税收改革、预算等国内重大经济议题上雷区密布、裹足难行。
在最后一次总统辩论中,奥巴马再次抛出自己2009年对华轮胎特保案的“战绩”,声称自己的强力行动帮助美国挽救了就业岗位。但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针对中国企业的轮胎特保案最多只能帮助美国挽救1200个就业岗位,却让美国消费者去年因为更贵的轮胎而多掏腰包大约11亿美元。
在选票主义和现实利益驱使下,美国政客成为具有双重人格的政治投机动物。历史经验表明,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用零和博弈来敲打中美经贸关系,但入主白宫后,则会回归相对理性的共赢思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岗位的减少是在国际产业分工和美国国内生产力提高背景下的产物,近年来整个东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未发生剧变,只是日韩等国的工业组装逐渐转移到了中国等经济体,很多低端制造业岗位也难以回流美国。
颇具几分讽刺意味的是,笔者端详这个民调展台上的纪念版T恤衫——中国造,再看大家填写民调所用的苹果iPad——中国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