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默默无闻的前海湾,被当作深圳金融改革桥头堡后,慢慢地有了知名度。然而,真正让前海广为人知的,是近期王亚伟把自己创立的私募基金设在前海,前海的名气,因为王亚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
近期,王亚伟复出的消息再次搅动基金行业,这位前“公募一哥”的私募基金公司落户深圳前海。近些年,大量公募、券商投资人士转型私募,阳光私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国内私募发行的产品数已经突破2000只。
作为中国私募基金的发源地,深圳的“私募之都”地位近几年受到了上海、北京等地强有力的挑战。此次王亚伟的私募入驻前海,加上前海对私募基金的各种优惠政策,是否会带动新一批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争相涌入前海呢?深圳“私募之都”的地位能否保住?
前海能否产生“王亚伟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深圳共计发行801只私募产品,而上海发行701只私募产品,北京发行429只私募产品,深圳的私募产品数量仍居于首位,有着丰富的私募资源。在政策方面,深圳亦有所行动,今年,国务院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将对合格的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于在前海合作区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在财税制度框架下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
同时,深圳依托香港的地域优势会越来越凸现。最近大陆热钱不断流入香港,从资金成本考虑,长期来看港股溢价会高于国内股票,香港股市或会越来越有投资价值。
未来深港一体化是种趋势。如果热钱由大陆回流也会首先在深圳寻找机会,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的不断规范和市场化,衍生品越来越丰富,投资工具也越来越多,一些投资于海外市场以及采取对冲策略的私募或将在深圳成立机构,伺机而动。
更重要的是,王亚伟的私募入驻前海,必然是看中了前海的政策、区位等优势,这些优势是否会对其他意欲投身私募的投资人士产生吸引力?深圳一家私募的总经理表示,王亚伟入驻前海,有他的道理,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现在行情低迷,私募生存艰难,在前海优惠税收政策的吸引下,不排除未来有私募会迁址到前海,一些新的私募基金更是会选择前海作为注册地。
深圳能否保住“私募之都”
深圳私募基金发展最快的时期在2011年,全年发行私募产品达到356只,北京和上海分别为88只和225只,深圳一度被称为“私募之都”。但是近年来位于深圳的阳光私募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以今年为例,前三季度阳光私募产品发行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共计发行94款产品,然后是上海,发行81款,深圳则只发行了52款,而广州、天津、西安、成都等地私募发展也发展迅猛。
近些年来,源乐晟投资、星石投资
、东方远见、毕升投资等阳光私募纷纷离开深圳,落户北京或者上海。而国内前十大私募基金公司中,仅有金中和一家位于深圳。
私募出走深圳有诸多原因,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首先各地都在出台相关金融政策,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扶持力度,天津即将出台酝酿已久的《对冲基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上海更具有国际化视野,且金融机构众多,辐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而北京获取金融信息的优势非其它城市所能比。”
虽然今年以来深圳私募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但王亚伟的私募入驻前海,以及有可能产生的跟风效应,会否给深圳打造“私募之都”带来利好?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王亚伟的入驻只是个引子,正如深圳这个曾经的渔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一线城市。如果前海在政策上不断给私募行业释放制度红利,深圳的“私募之都”地位不仅可以保住,还会越来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