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2012年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日前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表示,随着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加上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原因,高峰时段平稳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按照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保供序列,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首位。
探索迎峰度冬天然气现货交易试点
天然气消费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用气大幅增加且十分集中。今冬明春主要生产企业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约40亿立方米,但随着用气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加上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等原因,高峰时段平稳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如果遇到持续低温天气,保供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刘铁男强调,要更加重视监测预警,更加重视供需衔接,更加重视需求侧管理,更加重视针对性调节,确保迎峰度冬平稳顺利。
一是继续完善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强度,特别要做好重点时段和薄弱环节的监测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产量;加强沟通协商,积极落实进口资源,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总量平衡和供需衔接,做好运行调节和应急调度,密切上下游协作,提前对接资源,制定保障方案,合理调整产销安排,实现供需总体平衡。
四是强化需求侧管理,采取压减可中断用户、推广错峰避峰、合理控制供暖温度等措施,有效削减高峰用量;按照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保供序列,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首位。
五是对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采取一地一策,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协调。
六是在总结迎峰度夏天然气现货交易试点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迎峰度冬天然气现货交易试点问题。
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2300亿立方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之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国际天然气市场出现新的变化,资源供应充足,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定价机制呈现新趋势,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国内情况看,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一期投用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累计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线约5万公里;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超过1000亿立方米,消费量突破1300亿立方米,消费区域扩展至所有省区市,近2亿人享受到了清洁高效能源带来的便利。
“十二五”是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00亿立方米左右,用气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供应能力将超过2600亿立方米(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及煤制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天然气)。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规划》明确了增加资源供应、加快管网和LNG接收站建设、抓紧储气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等重点任务。
2013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做好相关规划配套衔接,依据规划有序核准重大项目;出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突破分布式能源上网难等瓶颈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天然气领域,积极开展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投资运营机制创新试点。
三是提高国内供应保障能力。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气区增储上产;加快推动煤层气发展,继续推进煤制气试点。
四是大力推动页岩气发展。贯彻落实《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化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加大国家级示范区和其他勘探开发重点地区的投资力度,早日实现商业规模化生产;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实现页岩气开发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内天然气主干管网,推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中卫-贵阳等主干管道和沿海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调峰能力。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周边战略油气通道建设及资源引进相关工作;指导企业有序参与境外投资开发和资源采购。
七是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组织实施好新修订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气,完善城市输配系统,有序开发市场,提高用气普及率。
八是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探索建立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