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低碳城镇模式简单监管缺失
专家认为发展势在必行技术尚需突破
2012-10-29   作者:记者 袁雪莲/昆明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期,为系统应对城市环境资源问题,生态与低碳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和目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提出以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城市已达259个。
  在日前于昆明举行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许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生态低碳城镇的建设普遍存在简单复制国外模式、缺乏规划实施与过程监管、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专家建议,各地在制定与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时要注意渐进性、系统性、多样性,具体策略上则要突破五大技术领域。 

  城市化进程加速 生态低碳成发展热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专家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城市人口还要净增3亿,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0%左右。 
  “如果说此前的城镇化进程,我们走的是数量扩张型道路,那么未来二三十年,我们应该转向质量型、低碳生态型的城镇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发展低碳生态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仇保兴介绍,我国要以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4%的石油来推动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低碳生态城(镇)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当前,国家正通过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予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资金支持、推出绿色小城镇计划等优惠政策,引导城市发展向低碳生态转型。 
  此外,我国还建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编制体系,制定了低碳生态城的指标体系及实施导则,试点推广了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低碳生态技术,并颁布第一例生态城的地方法规。
  在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打造低碳生态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相关项目数量也突飞猛涨。据统计,当前我国提出以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地级城市已达259个,占相关城市数量90%以上。国内正在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包括天津中新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唐山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与坪山新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

  模式简单监管缺失 试点新区建设进展缓慢

  专家指出,虽然各地在探索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低碳生态城市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部分城市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今年2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对五个试点的新城进行考核,发现普遍存在简单复制国外模式、缺乏规划实施与过程监管、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是简单复制国外模式,未能因地制宜发挥所长。专家指出,部分新城在规划中简单复制国外模式,盲目拷贝国外技术,对低碳生态技术的本地化、可普及性和规模效应重视不够。有关专家认为“生态城镇建设应以解决当地最突出的环境资源矛盾为突破口,试点没必要面面俱到,而应抓住自己的关键特点来带动生态城镇的全面建设。” 
  二是低碳生态城市考核数据监测、规划实施、过程监管工作滞后。仇保兴认为,生态城的具体实施情况与设定目标存在偏差较为正常,但如果缺乏反馈机制和纠正机制,建成的城市可能会与既定目标南辕北辙,留下系列遗留问题,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交通路网结构与开发区雷同,难以建立绿色交通系统。仇保兴举例说,开发区的建设布局中,一平方公里范围内交叉路口要达到20个,生态城则要求一平方公里之内交叉口应达到100个,只有密集的交叉口、密集的路网,再配上慢行系统,整个绿色交通才可以建立。但从考核情况来看,部分试点新城交通路网与开发区雷同,难以建立绿色交通体系。
  “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试点新区建设进展缓慢、人气不旺,又与老城区距离较远,很难达到15年建成的目标。”仇保兴说。

  建设低碳生态城 须突破五大关键技术

  专家建议,各地在制定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时,要把握好大系统和小系统之间的关系。战略层面须考虑渐进性、系统性、多样性,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考核指标和标准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多种发展模式,逐步推进生态化改造。在实施策略上则要突破五大关键技术问题。  
  一是采用紧凑混合用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刘晟呈认为,从建筑功能设计及到城市小区功能布局,低碳生态城市都应有所创新,要有效控制容积率,创造紧凑型城市。同时,通过功能复合、交通引导,实现100%居民步行500米可达公交站点、公共绿地,80%入学学生步行500米可达小学。 
  二是做好能源规划,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专家指出,能源规划是低碳生态城非常重要的新规划,不少试点新区已进行有效探索,例如一次性将给水、电力、再生水、通信和生活垃圾等管线纳入共同管沟埋设,因地制宜采取入渗、滞蓄、收集回用等各种雨水利用技术措施等。
  三是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仇保兴认为,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的基本元素,应采取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策略,要求新建政府投资建筑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新建社会公共建筑鼓励实施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项目示范;鼓励绿色建筑一次性装修;工业建筑试点实施绿色建筑,由此系统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系统。 
  四是系统推进低冲击开发,保持生物多样性。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何梅认为,生态城市要求所有沿途沿河、自然林带、绿色公园都应该保持生物多样化,具体手段为开展低冲击开发建设,即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来对暴雨径流量和污染进行控制,减轻防洪压力,控制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五是合理设计交通网络,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专家建议,低碳生态城应加强慢行交通与轨道、常规公交站点之间的便利接驳,形成“慢行-公交-慢行”的出行方式。同时,构筑居住与工作、商业片区的联系走廊,建立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低碳生活100招》 2012-10-16
·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南北协调 2012-10-16
· 低碳旅游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012-10-15
· 东风悦达起亚K2倡导“低碳节油”理念 2012-09-27
· 中国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研究项目启动 2012-09-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