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2日以来,公开“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经费)成为武汉市各界关注焦点。截至10月23日,共有60家市直部门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陆续在其官方网站上晒出“三公”账单。有当地学者指出,武汉市各部门公布“三公”的态度似乎有些“羞羞答答”、底气不足,“三公”经费,更不能仅仅一晒了之。(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三公”陆续公开,打造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搭建了民主监督的平台、验证了诚信政府的理念。但是不可否认,“三公”公开中,姗姗来迟者有之,应付任务者有之,粗枝大叶有之,语焉不详有之,藏着掖着有之,结果是,百姓多少有点诧异、有点疑心、有点寒心,更让政府“阳光”形象、“廉洁”理念、“法治”观念大打折扣。晒“三公”政府应理性分析,倘若晒“三公”,能晒出名目、晒出去处、晒出原因,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晒出“真账”,才能消除百姓心中的猜忌和疑虑,才能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形象。 “晒”终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督促政府部门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在于促使政府部门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将在用在“刀刃上”、用在服务于民上,但百姓更为期待的是,每笔帐都明明白白、合情合理。 避免“三公”公开成为一场“数字秀”,政府部门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首先,领导要握紧手中的“一支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签单之前,问清时间、问清责任、问清去处,明确责任追究制,做到“谁签单,谁负责”、“谁报销、谁负责”、“谁涉及、谁负责”。其次,保障好百姓的问责权,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税收,百姓有权知道钱的去处,对于百姓的困惑,政府部门有责任去解答、有义务去解困。“三公”公开不是一场数字秀,而是一次“作品”展,更应该“晒”出阳光、“晒”出责任,“晒”得细致、“晒”得彻底,“晒”的明明白白、“晒”出合情合理、“晒”出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