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12日以来,公开“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经费)成为武汉市各界关注焦点。截至10月23日,共有60家市直部门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陆续在其官方网站上晒出“三公”账单。(据10月24日中国新闻社) 随着公众的日益关注,“三公”晒账的力度和范围不断加大,此次武汉公开“三公”经费,彰显了政府的决心,让人不禁为之叫好,然而一些细节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浏览武汉市各部门官方网站发现,一些单位在公开“三公”经费时有些遮遮掩掩,公布信息并未放在网站显眼位置,有的甚至“躲在”多项链接之后,如不仔细寻找,甚难发现;不少单位还选择周五公布,具体公布时间为17点后;且仅有少数单位公布了2012年预算控制数,不便于公众对比。此次武汉晒出的账单尽管比去年有所进步,但是简单的数据说明、“潜伏”的各类信息,不禁让人想起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诗句,着实显得底气不足。 “三公”经费公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政府诚信、责任的体现,对于强化政府公信力以及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引入群众监督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单位担心公开后引发的社会舆论压力,在公开“三公”经费时有些遮遮掩掩,报告内容模糊、数据过于简单,甚至是惜墨如金。这不只是工作本身的问题,更反映出政府是否有接受公众监督的勇气和底气,是事关民心向背的大事。 “三公账本”公开的阳光化、廉洁化以及规范化是政府必须肩负的责任。为此,今后在公开“三公”账单时应该进一步细化公开事项,在提供总数字的同时,还要公布其构成情况,如接待费多少、外出考察学习费用多少,公车消耗费用多少等,并针对群众疑问作出及时、详尽的解答。只有如此,才不至于看起来如同“雾里看花”,才能让百姓知道自己的钱去哪了,怎么花的,花得是否合理,才能真正让“三公”经费的马车驶入合理化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