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净利润更从3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2%。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24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继续坚持。
但他同时指出,国企改革仍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仍然很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然任重道远
全国90%以上的国企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2011年央企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达到72%,多数国企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使国企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王勇也坦言,国企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近年来,部分地方国企和50家央企进行了规范董事会试点。“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说,现在企业要进行重大投资,必须拿出充分理由说服董事会,这无疑更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
但王勇表示,目前董事会的考核和外部董事的选拔、任用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国资监管机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一鸣指出,国企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因历史沿革、体制机制和认识不足等原因,还有很多难题有待破解。
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布局结构还需调整
自改革脱困“三年攻坚”以来,全国已有501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有序退出了市场,同时国企和国有资本逐步从中小企业层面和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使国企的战线大大收缩、布局结构得以优化。
据统计,在39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国企总产值占比已低于10%,而上榜《财富》500强的国企从2003年的6家增至今年的54家。
但王勇指出,目前国企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布局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
“国有企业目前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王勇说。
同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企研发投入强度还比较低,不少核心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国企跨国经营指数远低于国际水平,缺乏与国际化经营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些企业境外经营风险意识不强,境外重大经营风险和资产损失时有发生。
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前对国企的管理是‘九龙治水’,分为管人、管事、管资产等若干条线,企业也没有经营指标、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各级国资委的成立,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
各级国资委成立后,逐步建立起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推动国有产权透明管理、进场交易,强化审计和外部监督,改革经营者选任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但王勇坦陈,国有资产管理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有增加的趋势;经营性国有资产还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资源配置分散,经营效率低下;出资人职责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离还不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资本经营预算、境外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职责上看,一些地方国资委出资人三项主要职责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面上监管职责非常薄弱;个别地市国资委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企业改制、处理信访上,国有资产监管职责没有得到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
各种社会负担依然沉重
“中央企业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办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中央企业现有离退休人员523.6万人,还有困难职工等100多万人,企业为此需要承担大量管理和其他负担;厂办大集体改革难度加大,解决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问题需要付出很大改革成本。”在报告中,王勇以央企为重点,指出了当前国企承担的沉重社会负担。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已经剥离了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职能,但各种长期积累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困难群体帮扶等负担还是很重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国企就难以‘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若为企业卸掉这些‘包袱’,又需要支付非常大的改革成本,拖得越久改革成本还会越高。”